最近这几天,我老婆天天回到家就坐电脑前加班,从17点(母乳期16点下班)一直坐到24点左右,除了吃晚饭的时间,算是休息一会,其他时间一直在对着她那些无聊的表格工作。昨晚下班到家我刚打开房门,看到我老婆一如既往的坐在电脑前班:“哥,我今天可能得通宵了,你抓紧吃完饭看孩子吧……”。经过几天高强度的加班,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焦虑在逐渐加重。
20点照常我老婆来哄宝宝睡觉,可今天宝宝怎么都不睡,而且还大哭,宝宝的哭声让我老婆的焦虑感愈演愈烈。这时我老婆说话的语调已经渐渐升高“爸,把盆里的安慰奶嘴拿来”。我岳父“哪个盆啊……”。宝宝的哭声更厉害了,我焦虑的老婆突然一阵咆哮“你能不能找到了?家里还能有哪个盆……”。我老婆是个温柔善良的人,极少会如此这般。在工作上她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我知道她已经很努力了,但这几天依然很焦虑。
为什么你如此努力,却又如此焦虑?
当看到她焦虑的状态时,不禁让回忆起那段我人生中最颓废的高中三年,因为我曾经在人生最该拼搏的时候,沉溺在一段不努力也不焦虑的舒适中。
初中四年(五四制),我配得上优秀这个词,重点班的班长,学习成绩全校名列前茅,体育好,人缘好。算得上一个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个样一个被所有任课老师都认为一定可以考进重点高中的好生学,最终考进了一个二流的高中,开始了我人生中最黯淡无光的三年高中生活。
导致我颓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占比权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盛大传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曾经也为陈天桥能成为中国首富,做了一份贡献,这份贡献代价就是,我青春里最美好最关键的高中三年。
仔细回忆我高中三年,真可谓是平庸至极。几乎想不起来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就连高考当天怎么度过的也没有印象了。稍微清晰点的记忆只有两次,一次是高一刚入学,我凭借一篇《三原色》为主题的竞职演讲,成功竞选上了班长。另一次,是我作为班级代表,主持过一次全校的升旗仪式。
然而,我对游戏里的每一张地图,却记忆犹新。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句话形容当时的状态就是:不是在网吧,就是在网吧的路上。记得有一次为了打怪升级,为了练一个新技能,我和我一个发小,凌晨4点多起床,冒着瓢泼大雨跑了20分钟到了网吧,对,为了省钱,我俩是跑去的。那场雨有多大,我们出家门的时候,路面积水就有30公分了。当时到网吧衣服和鞋子早已湿透,但是我们依然迅速的进入状态,继续开始了我们醉生梦死的游戏人生。
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何为愁滋味,更谈不上焦虑,只是偶尔会感受到内心有一种失落,但当我坐在电脑前进入到另一个游戏世界时,好像昔日的荣耀又都回来了,感觉那么真实,那么痛快。那时候,老是有一种错觉,就是其实我还是挺优秀的,就是贪玩点,高考混上个二本还是可以的。
然而,当我从考场出来后,我就知道彻底完了,最终高考成绩300多分(具体多少分真不记得了,网上查了下那年二本线是527分),面对这样的分数,我母亲只问了我一句话:“你是想复读还是想工作?”我回答:“我想复读,我想换个学校重高二开始复读。”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母亲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才做出让我复读这个决定的。因为,当时奶奶家和姥姥家,除了我母亲认为我还有希望,其他所有人都认为我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也别在浪费钱了。
重读的第一天起,我努力试着调整自己的生活,却猛然发现,从不努力的状态切换到努力的状态,竟然是如此的艰难!我强迫自己非常努力的认真听每一节课,我强迫自己尽量少和新同学有来往(一是,和比自己小两岁的新同学一起学习,感觉自己特别丢人。二是,我天真的以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弥补我曾经的颓废。),我强迫自己每天学习到深夜。
尽管如此,我却发现我越是这样努力的强迫自己,我内心就越是焦虑。这种焦虑体现在: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落后了很多,然后急于拼命弥补,然后发现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然后就更加努力的拼命追赶,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自己更焦虑。而正是这种由于努力而产生的焦虑和焦虑背后的绝望,不断地击退我试图坚持努力的信念。这中间的过程,非常曲折也非常难堪,如同一个黑洞,不断吞噬着我本来就不多信心。
现在回头看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真可谓是百感交集。有时候我会想,当时要是有人能提点我一二,或许我将会是另一种人生。诚然,人生没有如果!也或许是,如果没有那颓废的三年和那努力并焦虑着的两年,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更好的自己,成长就是个复杂的过程,这可能就是成长的代价。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呢?
1、生理原因
大概在1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活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了存活而寻觅食物。然而,那个时候食物比较匮乏。与此同时,当时也没有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所以,智人就有可能面临着挨饿的风险,即使他们今天吃饱了,他们也会为明天寻觅不到食物而焦虑。
大概在300年前,印刷术出现了,让信息可以开始大规模传播,所有人基本上都可以掌握文字,想在有生之年掌握更多的信息来了解这个世界。在互联网普及的近十年,我们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我们作为一个人,从掌握信息开始,从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开始算,也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所以说那个被我们称之为理智的东西,在和另外一个东西对抗,那个东西就是本能,而本能是个已经进化了150万年的家伙,他就是会为寻觅食物而焦虑,遇到奇怪的东西就害怕,遇到不舒服的情景就躲避,他就是那个没有任何追求,不需要自控力的大脑。
打个比方,理智和本能就像共同驾驭我们身体这辆汽车。但是,理智就像个虚弱的小老头,你想让他开车,你还得花费巨大的能量,而且特别耗油。而本能这个家伙,长得和彪形大汉一样,特别的强壮,而且人家开这台车已经开了150万年了。而理智就像一个刚上来的司机,那你说他们俩在争夺这辆车的控制权的时候,谁能打赢呢。
所以说,在遇到一件困难事情的时候,我们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反而不正常。那这么看的话,面对焦虑,首先,要树立起的第一个观念就是,不要自责。因为这就是我们电脑天生的操作系统,谁都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智在驾驭我们的身体,但其实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本能在起反应。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那我们就应该试着学习和焦虑共处。
2、心理原因:
恐惧,也就是害怕,害怕本来是我们保护自己很好的工具,我们可以想象,大概在1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如果没有恐惧这个天生的原装程序,那很可能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人类了。从古至今,外界环境都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恐惧。
比如说,一个小孩,他害怕的东西就不多。但是,随着他越长越大,他害怕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整个教育系统主要就是有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奖励系统,包括一朵小红花,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份好工作,这些都是奖励系统。还有一个就是恐吓系统,考试,纪律,还有叫家长。
那我们到底害怕些什么呢?
害怕未来不确定的失败。焦虑的人有一个典型的观念,他把价值观、能力和自身的表现这三者是划等号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制度下的观念,就是一次考试考好了,所有人都说你真厉害,有出息,感觉以后就要飞黄腾达了。但是一次考试考不好,这个人瞬间就会被冷落,就是无能,不用功,笨蛋。
其实,我们知道表现上的浮动太正常了,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试错之后,才能出成绩。而焦虑的人,他虽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就是把表现上升到了能力和价值观的高度。在针对每一次不确定的事情上,能力是不断浮动的。一件事做不好,上一秒他还证明自己有能力,下一秒就开始怀疑自己,开始焦虑。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焦虑呢?
答案:迈出自律的第一步。
焦虑常常伴随着另一种我们的本能情绪反应-拖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拖延症。而拖延症通常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浅尝辄止式的行动派,为了不能坚持走下去而焦虑。另一种则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重来不付诸于行动,为了迟迟不能采取行动而焦虑。
自律方法一,给自己设置进度条
为什么我上学的时候那么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我找到原因了,其原因之一,就是网络游戏有非常好的反馈系统,也就是说我每打一个怪,我能长多少经验值,都非常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我还需要打多少个怪,刷多少经验,一目了然,并且当你完成一个个任务,一个个目标时,它能够给我带来成就感,我们都知道,成就感在人类需求当中属于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
同理,我也想明白了,我为什么当时开始排斥学习了。高考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无疑是一条可以改变命运的道路。但是,为了高考那一天,你可能要寒窗苦读十二载,这个反馈时间太长了,如果没有内部坚定的毅力,或是外部持续的干预,大多数人是看不到希望的。
所以,最好我们也给自己设置一个反馈系统---给自己设置进度条。这样每完成一些内容就能让自己的进度有明显的进程,马上你就会对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
比如,我平时在下载文件时,当电脑屏幕上的进度条上的百分比一点一点的变大,这件事就会让我心情好起来。所以,给自己的任务设置个进度条,可以有效的克服因为不能坚持走下去而产生的焦虑,同时也能更有效的利用好时间。
自律方法二,合理利用认知不协调原理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大学毕业后我养成了个习惯。制定“五加一计划”,每五年制定个总体计划,每一年再制定个小计划,我会在每年的1月1号,详细列出我的计划清单。2017年的计划清单上有一项计划就是,开始学习写作。
然而,我就是典型的思想上的完美主义者,一直幻想着自己可以写一篇既有深度,又有趣,又让人拍案叫绝的文章。而事实呢,这一切都只停留在幻想当中……半年过去了没有写出来一篇完整的文章,更别提拍案叫绝了。每当我想起我年初的写作计划,再看着我现在的状态,我就会产生持续的焦虑感。
直到今年6月11号,在身边好友的鼓励引导下,才完成了第一篇文章,我也终于告别了焦虑的状态。因为很多时候,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与此同时,我也找到了说服我坚持写下去的理由,
1、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输出,如果想持续写出作好的作品,那我必须逼着自己持续不断的输入,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写作让我可以更全面的思考,可以从同一件事的不同维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3、从经济学层面,写作的边际成本足够低。
关注我公共号的你,可能有疑问了:从年初拖了半年,到目前为止,你也只在<阿拉希哥>这个公共号上写了三篇文章,怎么就对写作有了这么大的兴趣呢?
这就是认知不协调的表现,我们以为先有认知,后有行为,认知会决定行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关于我写公共号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但现实世界中,不仅态度、观念会影响行为,其实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态度。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也是个思想上的完美主义,迟迟不能采取行动而焦虑,你不妨利用认知不协调,来引导自己改变行为,然后在改变观念。
所以大学者阿伦森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一个人喜好某件事情,你不妨先引导他去做这件事情,等他做完之后,他就会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做这件事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也就是说,改变一个人不仅要考虑怎么改变他的观念,也可以考虑先改变他的行为,特别是让他跟你一起完成某个行动,说不定完成行动以后他会更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
分享下我的部分自律清单:
每天6点起床
(坚持了3年)
每天6点-7点晨跑
(期间听美语,拉伸时练美语口语,坚持了3个多月)
每天听一本书
(坚持了2个月,在等车或是骑单车的时候)
每天练习一页行楷
(坚持了6个月,在正式上班之前)
每天学习1小时美语
(坚持了6个月,22~23点)
每周写1~2篇公共号文章
(坚持了1个月,周末或是工作日20~22点)
周末陪家人
每个月读1~2本书
(坚持了3年,在上下班乘地铁的时候)
每年自学一门有趣的课程,今年经济学。
(坚持了5个月,在上下班乘地铁的时候)
细心的你,在这份清单上可能发现了两件事,
第一,清单中有三分之一任务,都是在上下班路上完成的。我自己平时都是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不挤的时候就看书,挤的时候就拿手机读书,如果挤得连手机都拿不出来的时候,就用耳朵听美语。每天上下班大概需要3个小时,就是这些零碎的时间,只要你坚持做,充分利用起来,能够完成的事情相当惊人。
第二,自律清单中的很多计划都是从今年才开始实施的。其实说实话,上面做的这些事情,任何人都做得到。然而,成长,就像在黑夜中一个人行走,有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孤独,感到迷茫,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伙伴陪在你身边,彼此鼓励,彼此扶持。
<阿拉希哥>就是那个你信任的伙伴,希望你可以和我一起,从今年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律开始,坚持自己的热爱,追求内心的坦荡,期待遇见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