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吃饭,看似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实则有内在的联系,殊途而同归。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都由物质上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灵魂两个部分组成。肉体需要从周围的世界不断吸取物质养料以维持自己的机能。那么灵魂呢,灵魂同样需要从他人写出来的文章中不断吸收精神的营养,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超脱万物的束缚而悠然自得地快乐生活。
古往今来的名家,一但对人生、对世界、对生活有了感悟,就会写成文字,形成文章流传下来,就会像一道菜那样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兴趣的人们读了它,就会获益非浅,使其思想开阔、情感丰富、认识提高、境界突飞猛进。
记得田整有一首名叫执着的歌,里面有一句想要超越这平凡的生活的歌词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平凡之中,但我们都在竭尽所能,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或是精神财富以期使自己超越这平凡的生活,试图使自己的生命超凡脱俗,激情飞扬。
读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像一个人徜徉在一条奔腾了千年河流的源头,让人充满了稀奇和新鲜,映照出生命本初天真淳朴的样子。
读叔本华论说文集,觉得书中提到人的生活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像钟摆一样在两极之间来回摆动的话颇有道理。试看周围世界,穷人总是生活在痛苦之中,而富人总是生活在无聊之中,穷人一旦摆脱了痛苦的束缚,又会陷入奢靡挥霍的无聊生活里。
雨中漫步,地面虽然湿漉漉的。但养成了每天散步的习惯,一旦某天有事耽搁,就会觉得浑身的不自在,只得抽空完成每天的这门必修课,这样就会让人心安理得地面对生活。
季羡林先生一生的远行这本书,记录一个中国学者在二战期间在国外的生活,读来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事情,这应该是陌生让人向往的缘故。
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份毫不相干的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个人应该是幸运的。毕竟他的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他衣食无忧又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尽情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这也是一种生存的乐趣。
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全身被绿意盎然的山水包裹,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仿佛山就是水,水就是山,人与山水融为一体失去了时空的观念。
能够直舒胸意是一种畅快,一个人若是不能把心中的话尽数倾诉,他就会感到压抑,感到苦闷,感到憋慌,感到生活的苦难深重。因而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尽情倾诉内心的苦楚,这种减法会让自己的生活感到无比轻松和愉快。
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的无知和可笑,像守财奴一样紧紧地抱住富贵和声誉的大腿,将最珍贵的健康冷落在一旁不问不顾,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使自己遗憾终生。失去了健康的庇护,拥有再多的金钱和地位也无福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