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作为一部表现家庭破裂,情感纠葛,父子情谊的亲情伦理电影,《克莱默夫妇》以真挚的情感传递,平淡质朴的生活气息,展现了普通人家庭与事业、婚姻与亲情之间错综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矛盾与困境,把现代人更需要也更重视的心灵抚慰与家庭温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部影片一举斩获了第5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四座金灿灿的荣誉。时至今日,仍旧受到广泛热议与好评。
影片讲述了一位整日忙于工作的广告职员泰德,他无暇照顾妻子乔安娜和他6岁的儿子比利。而他的妻子乔安娜又受到“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一直不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放在家庭之中,她渴望去寻找真正的快乐,追求自由与精彩。
终于有一天,厌倦了整日忙碌家务事的乔安娜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她毅然决然地抛下丈夫和儿子离家出走。
而影片也正是以此为开端,通过泰德与比利的日常生活小事推进.到最后泰德与乔安娜的抚养权之争将影片的情感诉求逐渐平缓地展现出来。
没有太多的起伏波折,没有浮华夸张的故事情节,影片就是依靠缓缓的抒情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家庭里每个人的情感都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矛盾纠葛,误解埋怨,多方面的压力和抑郁都在吞噬着一个原本和睦温馨的家。而这种矛盾冲突又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既有个人的无可奈何与心理纠葛,也有个人与社会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有家庭与事业的难以两全的困惑与迷茫,这些都使得影片的情感细腻饱满,温情缓缓,真挚感人。
影片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起伏时多用了近景和特写。在表现男主角泰德时,近景镜头将他内心中对于妻子突然离开的手足无措和对于这个家应该如何维持下去的迷茫。
而后来,当他与儿子情感上越发亲密,对于妻子的离开渐渐理解与醒悟后,没有了迷茫与无助,而是对于生活更加的坚定和充满希望。
泰德是一个工作狂,即便是妻子离家出走之前,他依旧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事,他将每天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即使是回到家了也在忙着工作,完全忽视了妻子与儿子的感受,缺少了对于这个家的情感倾注。
在他看来,自己对于家的责任就是努力甚至是拼命地工作,赚足够的钱来养活妻儿。但是物质上的满足远不及精神的满足可以维系一个和睦的家,况且妻子还是一个个性突出、思想开放的人,而当一个家庭频临崩盘只是也只有精神上的诉求才能够挽回,但是一切都太晚了。
当他与儿子比利朝夕相处逐渐默契融洽难舍难分之后,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这个家的情感注入太少了,对于妻子和孩子的关心与照顾也太少了,他开始更多地关心起比利的日常生活,甚至一反常态地在单位也在想着给比利要买的东西,这种因为受挫而反思从而获得的情感成长让他与比利的关系逐渐缓,并开始相处得非常融洽。
然而在他重拾亲情的温暖舒畅之后,却又在事业上遭受重创,他为了不让妻子夺走比利的抚养权,他四处奔走求职,当他在人群中等待公司的决定,他脸上无助的表情与周围人欢乐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最后还是因为新的工作薪水不高以及曾使得比利受伤而把抚养权输给了前妻乔安娜。但是,在法庭上的真情流露和真挚情感还是感化了前妻,她决定不把比利带走了,泰德终于可以守住来之不易的最最珍贵的那份情感了。
影片开头,乔安娜深情地看着小比利,眼中的泪水斑驳,左手托着下巴,似乎是在思考和挣扎着一些烦恼的是,而那微微闪亮的戒指暗示了她的婚姻并不美满。
乔安娜是一个不安于现状,追求自由,渴望过那种不平淡不机械的生活,她选择离开一方面是因为丈夫泰德不顾及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对于自己和孩子的照顾与关心太少了,她感觉受到了冷落和忽视。
另一方面是她自身的原因,因为她厌倦了家务事和重复的忙活,已经受不了那种日复一日的家庭主妇的生活了,她选择离开,去过那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
正如她对泰德所说的,“是我,都是我的错,你只是娶错了人,你的要求我做不到······”。
她认为自己没有耐心,无法承担起照顾比利,照顾这个家的重担,无法与丈夫分工料理家庭的大事小事。而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她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后,她回来了,渴望唤回失去的亲情,渴望重新肩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
在法庭对抗中,影片通过简单的证人陈词,律师询问,就将乔安娜的心酸,泰德对儿子的爱表现淋漓尽致。这段语言处理加上人物神情的细致入微,将妻子的愧疚与丈夫对儿子的深爱充分表达出来,展示出重要的温情一幕。
最后她被泰德的真情倾诉所打动,决定让比利在他自己的家里继续成长,不去破坏他心中对于家和亲人的美好愿望。这样的选择必然是艰难的,不可否认乔安娜是深爱着儿子比利的,真正的关怀是一心只为比利着想,抛下私心杂念,就只为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一个母亲的最正确的选择,是一个成熟的母亲应该作出的选择,是情感成长后一切为了孩子的初衷而作出的选择。
儿子比利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是单纯而又纯真的。起初,比利只是在母亲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当母亲离开了,他一时间无法适应与父亲的生活,而且父亲泰德也没有照顾比利的经验和处理家务事的能力。
父子间也是常常争锋相对,在那场因比利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吃冰淇淋而惹怒了泰德的争吵之后,两个人都冷静了下来。
父子二人心平气和地互相道歉和用心交流,将心比心,舒缓松弛,这也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缓和,逐渐相处的融洽愉快。
当比利摔伤要缝针的时候,泰德毅然地要在比利身边鼓励他,安抚他,那种父亲的担当与母亲的温暖关怀都在泰德的身上体现了出来。他因为不想让比利出庭做出选择而没有申请再次上诉,这种一心为了儿子的真情令人动容。
影片的结尾处,当泰德再次准备早餐时,早已没有了第一次时那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地尴尬与急躁,父子二人配合默契,深情相拥,温暖人心。
影片最后镜头依旧是对准了乔安娜,那布满了泪水的面容流露出一丝微笑,是对自己的反思和对于儿子的愧疚,而当泰德和乔安娜深情相拥,因为两个人真诚相待,互诉衷肠,使得结尾处的两个人情感上取得了共鸣和交融。
婚姻无法挽回,但是在情感上彼此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彼此着想,为家庭为孩子着想,把父母的职责承担起来,让孩子能够安心、静心、开心地成长,这也是他们各自的情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现了质的飞跃。
影片关注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把个人的生活与理想,家庭的困扰,工作的重担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个人的情感受限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重压,在成长中收获亲情和温暖,用真心,真情来唤回温暖与关怀。
家庭和事业不一定非要取舍,但应该分清楚主次,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不仅不会影响到事业,反而还能够激励一个人奋发向上,为他和她创造出优越而无忧的环境。
孩子也并非是维系家庭和睦的唯一理由,与爱人、家人相知相守、相亲相爱,始终保持情感上的有效沟通与设身处地的共情之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点赞许,也许这才是一个家庭长久和睦、生活长久鲜活的真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