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与目录的容量:df,du
df: Disk free 空余硬
du: Disk usage 硬盘使用率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h:以人们较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动显示;
-k:使用KB表示
-m:使用MB表示
-i:不使用硬盘容量,而以inode的数量来表示。
df命令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用于评估目录所占容量)
**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h、-k、-m:同上
-s:列出总量而已,不列出每个个别的目录占用总量
-S:列出目录下的全部数据
du命令
连接文件:Symbolic link(符号连接,相当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
ln [-sf] 源文件 目标文件
<u>-s:如果不加任何参数连接就是hard link,s就是symbolic link</u>
-f:如果目标文件存在时,就主动将目标文件直接删除后再创建
ln -s /etc/crontab ~/crontab2
查看连接
正常的连接文件颜色时蓝色的,当连接到的文件被删除后连接就断了,颜色变红
关于目录的连接数量
当新建目录时,会有三个东西:
/tmp/testing
/tmp/testing/.
/temp/testing/..
testing=testing/. 所以,当新建一个目录时,新的目录的连接数为2,而上层的连接数会增加1
目录连接数量
磁盘分区:fdisk
先找到磁盘叫什么名字
df /---->/dev/sda
fdisk [options] -l disk:list partition tables
fdisk /dev/sda :可以删除分区、新建分区
磁盘格式化:mkfs(make file system)
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 设备文件名 mkfs -t ext3 /dev/sda7
-t:文件系统格式,例如ext3,ext2,vfat等
mkfs [tab] [tab]
发现mkfs支持的文件格式如上
挂载与卸载:mount:挂载;umount-卸载(卸载挂载点只能去掉挂载点,硬盘还是在的,不会被删除)----[mount之后重启还要再mount,所以可以通过修改/etc/fstab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fdisk -l:列出U盘文件名,并挂载到/mnt/flash目录中
mkdir /mnt/flash
mount /dev/sdb4 /mnt/flash
卸载 umount[-fn] 设备文件名或挂载点
内存交换空间(swap)
- swap的功能就是在应付物理内存不足的情况下所造成的内存扩展记录的功能
- CPU所读的数据都来源于内存,当内存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让后续的程序可以顺利运行,内存中暂时不用的程序与数据就会被挪到swap中。此时内存就会空出来给需要执行的程序加载。
- 由于swap是用硬盘来暂时放置内存中的信息,所以用到swap时,主机硬盘灯会闪个不停
磁盘的使用必须要经过分区、格式化与挂载。分别惯用的命令为fdisk、mkfs、mount
例子:独立一个文件系统挂载在/srv/myproject目录下。让这个文件系统每次开机都能够自动挂载到/srv/myproject上,且该目录是给project这个组共享的,其他人不可具有任何权限2770,5G
- fdisk /dev/sda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 新建完毕后,开始进行格式化操作:mkfs -t ext3 /dev/sda6
- 新建挂载点:mkdir /srv/myproject
- 编写自动挂载的配置文件‘nano /etc/fstab’在最后增加一行 /dev/sda6 /srv/myproject ext3 defaults 1 2
- 测试自动挂载:mount -a,然后使用‘df’查看有无挂载
- 设置权限:<u>chgrp project /srv/myproject</u> chmod 2770 /srv/my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