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职场篇,有时候也不一定讲职场,很多时候是讲讲最近的感悟。
01
海浪来家里找我,我跟她坐在沙发上,聊着天。
恰好我妈也在家,因为是聊孩子的话题,因此我妈也跟着聊了起来。
我就坐在一边,听她们俩聊。
听着听着,我发现好像整个谈话有点不太对劲。
海浪每次说完一整段话,我妈就开始接话了,而且每一段的开篇,都惊人的相似,因为她都会先说“不是”,然后展开自己要交流沟通的内容。
奇怪的是,我跟她同在一个屋檐下,以前竟然都不曾发现她这个习惯。
于是,在以后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我就刻意观察。然后发现她其实在跟我们的谈话里也很自然而然的以“不是”这个词开场。
终于我忍不住了,跟我妈讲:“你知道吗,每次跟你对话,你开篇都会用到让人感到不是那么舒服的一个词‘不是’。”
当然,我也知道我妈并不是真的想要否定对方,可能就是她习惯了。
但还是会不舒服。
每个人在社交里其实都是希望被肯定的,没有人愿意一直跟否定自己的人进行交流。哪怕这个否定,是无意的。
不仅如此,还会打击对方交流的积极性,会让对方主动规避跟你的交流,这很可怕。
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基本也都是从不主动沟通开始的。
我回想到以前在某段关系中经常保持沉默的事情。对方一直都是以一种试探的语气和想要证明点什么的口吻跟我对话,我很难有沟通的欲望。
大到关于一些时事热点的讨论,小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或者小惊喜。
其实沟通过程中,就是要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客观事实。
有些人在沟通中,一幅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怎么样,我就是比你强啊。
我以前就碰到过一个这样的同事。
我很喜欢头脑风暴,喜欢围绕一个方案进行观点碰撞的过程,大家可以围绕主题随心所欲来谈自己的观点。
但有一次,我那个同事做了方案,我们在头脑风暴时,大家提出的任何小小的建议,都会让他不爽,紧接着就会进行一轮反驳。
头脑风暴的意义就是要发生碰撞,甚至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有些东西是在碰撞中逐渐明朗清晰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俯下身,听到不同的声音,不着急否定别人,先学会思考和判断。
02
我们家有个习惯就是什么坏的事情都不太乐意讲,大家都喜欢自己默默扛。
工作上受挫了要瞒着,心情不好要瞒着,生病了也要瞒着,甚至我小时候连咳嗽都要憋着躲在没人的地方咳。
因为说出来,并不会得到什么安慰。
但是坏的事情,不是说你瞒着,事情就没有了,是需要面对的。
我其实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并理清这个问题。
于是,我开始打破心里上的一些预设,以及残存的些许芥蒂,学会跟家人分享一些不好的事情。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顺利,也总是在受挫,跟自己预期总是不太一样。
比如,“我早就知道结果会是这样”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你自己不听,怪谁” “都怪你当时没听我的,如果听我的就不会是这样” ……巴拉巴拉。
我又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怎样才能不再受到这样的打击。
然后也花了很长的时间,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去尝试沟通。
最后的效果是有让我感动到的。
虽然说也不总是能够产生共情,但起码我在这样的事情里,是没有芥蒂的了。
怎么说呢,就是觉得任何的感情都是需要去经营的,无论是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友情……不是说想怎样就可以怎样。
而且,越是亲密的关系,我们才应该多花时间、精力、心思去经营呀。
很多人的问题就是对陌生太友好,对亲密关系太苛刻。
人都愿意靠近让自己舒服的人,没有人愿意与刺猬生活在一起。
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拔掉身上的刺,虽然过程中有疼痛,但结果里也一定有惊喜。
舍弃一些偏执,得到更多的爱和理解,这样不是更好吗?
03
我以前其实也带有比较强烈的个性色彩,看起来并不是乖乖的职场小白领,我有自己的个性。
在工作上,我是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人,不太在意过程。
所以,当有人跟我说,最近加班加点忙忙碌碌的时候,我会首先来判断一下产出比。
我不是一个提倡大家天天加班的人,也不认为天天加班的人工作就做的好,我提倡高效能。
工作状态好了,生活状态也会好,反之亦然,二者是正向促进的关系。
因为我是结果导向的人,所以有方案到我这儿了,我看到后首先察觉到的是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最重要,要把时间花费在有用的事情上面。
对方可能会觉得委屈,明明做出了很多付出和努力,甚至牺牲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但是结果还是挺糟糕的。
我真正与这样的情绪产生共情,是在一次会议上。那次会议,是向客户汇报项目成果,尽管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心思自认为做到了很好,可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就在想,我明明已经尽力了,为什么大家还是对我的方案不能满意,刚开始心态还好,越到后边心态就有点崩了。
直到其中一个客户发言的时候,他先肯定了我的成果,然后说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些,然后才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当时就震惊了,原来沟通的方式方法用对了,可以让对方如此愉悦。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你快说,我还有哪些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虽然心里状态是愉悦的,但还是需要用专业引导并说服对方。而且那次汇报的最终结果,也还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但是要全盘考量的时候,是需要协调资源的。
后来我也开始带团队了,有时候无论我心中有多么恼怒,还是能心平气和面带微笑的肯定对方的付出,然后再给出自己的建议。除非真的一塌糊涂。
小学语文里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先扬后抑”,非常适用于职场。不仅职场,适用于很多沟通场景中。
肯定对方的成绩,再提出小小的建议。
一条心得体会:没有人愿意被否定,尝试着去肯定并赞扬对方,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亲密队友,TA一直支持你鼓励你并且总能发现你自己都发现不了的优点,真的就是特别幸运了,要好好珍惜。
可能也是因为我是结果导向的人,所以哪怕工作节奏再快再忙再辛苦,我一般都不太会抱怨,毕竟我只在意结果啊。
这种理念,也被我运用在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觉得在沟通中,并不适用这种简单粗暴地理念。
有次,我刚接触一个新客户,要去沟通协调项目的事情,第一次见面,我完全没有任何寒暄,和对方直接单刀直入的切入了主题。期间,对方试图用别的话题引导我,就是说先聊点没用的,可我总是能成功的将话题拉回来。
第一次见面后,对方对我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觉得我不够灵活。
这也是后来,我从一个刚开始认为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到现在认为要先处理好人际关系转变的原因。处理好人际,非常有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
前几天,公共课学习上,说到沟通中要十个指头谈钢琴。
我以前不是特别理解,但是有了一些经历之后,就真的觉得如此通俗的话里,却藏有大智慧。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中,要去识别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
在沟通过程中也要学会辨明主次、内外、上下、左右的关系,就像是十指头谈钢琴,要协调有序,才能弹出优美的曲调来。
最后,祝你们沟通顺利,无论职场还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