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
你从大三到大四。
面临着人生的就业选择,没有明确目标的你,听别人说银行是个金饭碗,待遇高,环境好,跟随者大流,你简历投了十几家银行。
24岁。
你大学毕业。
你如愿被银行录取
你自己很高兴,父母也很开心,亲戚朋友更是以你为榜样,终于有了自己的稳定工作,终于开始要挣钱了,终于开始要在金融业大展手脚了,终于开始要做着“高大上”的工作了。
25岁。
临柜一年。
上班的新鲜感已经悄然离去,更多的你开始思考人生,终于明白别人眼中“高大上”的工作,真正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钱多事少离家近?”你真的是太天真了,你开始扛起一份又一份的责任,渐渐懂得,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已。
26岁。
两年,一个瓶颈期。
身边的人渐渐有了新的选择,或奔赴新的岗位,或离职,或考研......你开始慢慢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你渐渐开始努力,不再是以前孩子般的模样,身边的话题,也从以前的游戏、旅游、梦想,变成了房子、车子、薪水、事业......慢慢,你开始变得现实,开始逐渐适应这个社会。
28岁。
你依旧在原来的柜员岗。
也可能已经荣升会计或客户经理,情感方面,你依然孑身一人,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结婚生子,你无奈的被家长带去相亲,介绍人的口中,多少有点儿炫耀的成分,说你在银行工作,工资高,又体面,你只是笑笑不说话。
30岁。
你觉得差不多得了。
相亲找到了合适的对象,你觉得差不多就这样吧,凑合凑合过吧,亦或是你觉得身边的XXX其实也不错,然后两只银行狗就这样相伴过一生,偶尔还能相互吐槽,相互安慰,最重要的是彼此体谅。
32岁。
孩子出生了。
一下子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万,原本大手大脚的你开始省钱,工作仍然让你时时刻刻伤着脑筋,但你看着面前这个惹人欢喜的新生儿,眼里充满了希望,心里充满了慰藉。
33岁。
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辛苦的一年。
每晚都在孩子的闹腾中入睡,银行的工作依旧忙碌,加班依然不减,黑眼圈好几天都消不下去,肩负着繁重的各项指标,深夜,网点依然灯火通明,你看了看手机里孩子的照片,继续埋头苦干。
35岁。
事业进入了一个平稳期。
也难有晋升的机会,看着一批又一批校招的孩子进了银行,你感慨万千,心想着年轻真好,回忆起当年那个懵懂单纯的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
37岁。
日子依旧过的不温不火。
你渐渐开始心生厌倦,想趁着30多岁的年龄,再出去自己拼一把,可是上头已经有想升你的意思,你看了看还未成年的孩子,躺在身边的家人,和两头双鬓的父母,心想着:算了吧,其实这样也挺好。
40岁。
孩子开始上学了。
补习班有着各种费用,因为自己当初输在了起跑线,你心想着怎么着也不能让那个孩子输在开头,琴棋书画,你的孩子样样不落,而你的支出也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
45岁。
一切似乎都已经尘埃落定。
你开始不再追求事业上的进步,也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业绩不要太差,过得去就行,这是你对自己的要求,身体的毛病出现了不少,但还算是健康,父母依然健在,孩子快乐成长,一切都很欣慰。
50岁。
孩子开始读大学。
因为考得不错,你也很开心,孩子开始征求你的意见,报考什么专业好,你想了想自己当初报的经济学,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附和着说了一句,跟随你自己的兴趣就好,孩子兴高采烈的说:那我以后要和您一样!你再次笑笑,没有多说什么。
54岁。
孩子开始工作。
和你一样,选择的银行业,你阻拦了下,但终究还是拗不过孩子,就像当年的自己。
60岁。
辛苦了一辈子,想出去走走。
呆在银行超过了30年
你依旧分不清到底喜不喜欢
但是不可否认
银行改变了你的一生
虽苦虽累,但是回想起某个瞬间
你觉得,这样可能也挺好。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一生,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可能就这么一直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但是,对于自己而言,这就是伟大且不可复制的一生,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