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来临之初,作家、编剧巴陇锋应西京学院之邀,赴该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开展讲座交流。讲座时间:2024年5月8日,讲座地点:西京学院小礼堂,讲座题目:何以经典,历史和小说的一种协商方式。
内容提要:
何以经典,文学经典的产生有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光辉的奋斗历程,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头,是经典文本产生的温床。然而,对于创作者而言,历史首先是“眼中之竹”。如何将“眼中之竹”变为“胸中之竹”,需要创作者是个有担当的博学之人,对历史进行审美的历史的人性的哲学的关照。而如何将“胸中之竹”落为“纸上之竹”,需要创作者进行文字、形象、主题、情节的外化,进行艰苦创造、艰难创新,将其变为文本。这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不断与自己战斗,突破自我,实现“小我”的“大我”化、公众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并反哺文学本身。
巴陇锋简介:
巴陇锋 作家、编剧、学者。中作协会员、文学硕士,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级编剧班学员、中影协新文艺团体电影人才培训班学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百人计划”作家、西安市“百青人才”作家,出版有长篇《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五月黎明》《丝路情缘》《秦岭人家》《丝路寻祖》等8本书,凡200余万字,其中,《云横秦岭》获全国小说奖,《丝路情缘》被2023法兰克福书展重点推介、其5集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五月黎明》位列敦煌文艺出版社2023年度好书等多个荐书榜榜首,《秦岭人家》入选中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选题名单,《丝路寻祖》为西安市“百青人才”支持项目。
巴陇锋在《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其中《乌兰察布之恋》位列《思南文学选刊》AI榜第五名(莫言第二),《有师如玉》获《视野》杂志全国征文奖,多部作品几千次进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高考试卷。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次,参与策划、编剧、制片、审片《那年花开月正圆》《密查1938》《白鹿原》等影视剧400余部(集)。另,散文集《笔尖上的芭蕾》即将出版发行。
西京学院简介:
西京学院坐落于古城西安,是省属普通民办本科高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学校创建于1994年,2005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被陕西省确立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13个教学单位及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审计、美术与书法、设计等6个专业硕士点,3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艺、理、文、经6个学科门类,具有良好的办学声誉,据《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校多项科研指标保持在全国民办高校前列,科研竞争力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一。
笔者去年九月,曾专门参观了西京学院校园,学校安卧在秦岭北麓,是花园式大学,学习研修的好地方啊。
那么,言归正传,咱们今天下午不见不散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