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看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回忆录。这个人有多厉害我就不说了,他最著名的一个学生是——巴菲特。今天我想说的是格雷厄姆的母亲,一位他眼中“庄重高贵的太太”。
格雷厄姆的父亲在他8岁时去世,母亲带着他们三兄弟生活。在生活最拮据的关头有个男人向母亲求婚,他们兄弟三人内心里都为经济上将来可以摆脱贫苦而欣喜万分,母亲则平静的告诉他们她决定不接受求婚。因为她不爱那个男人,也觉得永远不会爱他,不论结婚有多少好处她也绝不结婚。
1908年,上世纪初,在遥远的美国,一位有着三个儿子的寡妇坚决而冷静的拒绝了一个男士的求婚,即使与他结合可以大大的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而拒绝得原因也非常简单——不爱他。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跟这位前卫而充满勇气的夫人比起来,现代的我们,选择婚姻的原因有时候单纯的有点可笑。
一个女友当年急匆匆的结婚,原因是看到姐姐生了宝宝特别可爱所以也希望赶快有个自己的孩子。很快,蜜月宝宝诞生了,接着狗血剧也出现了,男人家暴她痛苦万分,起诉离婚男方却拖延不决。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比如年龄到了该结婚了,比如早晚都要结婚那就结吧,比如好像找不到更好的人了,比如未婚先孕……
最初因为不同的理由走入婚姻,后来就可能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那么在走进婚姻之前,有多少人仔细思考过这一问题。
我在很长时间里很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结果发现我的想法与身边人有点不同。比如我认为和一个人结婚是因为爱因为有了TA会生活的更好,而父母觉得感情可以培养而其他的条件做为前提要引起足够地重视。
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剥开最后一层所显示的价值观也是有区别的。
我的想法是,婚姻的基础是彼此相爱;他们的态度则是,婚姻的结果是彼此能够相爱。
我把一个人的性格和能力看做固化的隐性素质,把物质和外表当做变量;而父母则把外在条件当做衡量幸福与否的标准,把爱情看做可以变动的数值。
我想对于外在条件的看重肯定不是他们最终的愿望,因为从小到大他们无数次的说过期望我能真正的得到幸福,只不过在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受到很多影响,得出一些结论,认为幸福需要的基础条件很多;而如果在所有的条件都很好但我却并不幸福的时候,他们也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我选择快乐。
只是在所有的事情都未知的情况下,人会不可遏制的追求和预想最完美的状态。我想这不仅仅我父母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大家都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幸福而走进婚姻,那么你的婚姻到底能否幸福?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多往后想几步。
婚后要面对的漫长生活,和目前每一天平凡的日子一样,可能变得更好也可能变得更坏。好的时候不用多么畅想,坏的情况可以做一些预测:婚后有做不完的家务,有问题和矛盾,有困难和曲折;人会生病变老,好工作可能会丢,有钱生意可能会赔,殷实的家境可能遭遇变故……设想一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用什么方式对待婚姻,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回到最初的例子来看。格雷厄姆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世时为家人提供了殷实的生活,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们三兄弟生活,突然变得“出人意外的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她并未显示出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怀念,但之后的任何一个男人都让她不屑一顾。
格雷厄姆夫人之所以对婚姻有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我认为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享受到了真爱的甜蜜,感受到无穷的力量,这种满足感伴随她的一生,使她了无遗憾。
但是我的女友,在婚姻中把爱情当做一个附加值,一种必然得到的结果,这当然让她大失所望。她没有明白,真正的爱,在相爱之初就萌发的热烈,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不因相处长久而淡化。
许多人误解婚姻,觉得这就是一个人手都有的工具,怎么着都能耍得习惯顺手;这就像误解爱情一样,把崇拜、欣赏、喜欢、激情、占有欲等误以为是爱情,当真正的爱情激烈碰撞内心的时候,你骗得了所有人但是骗不过自己的心。
如果说爱情会变化,那么真正的变化是渐变成亲情,无论如何都是情感与情感之间的转化;那种时间久了就淡化的爱情,中间必定掺杂着更多的激情、感动、责任、占有,或许还有点不得已。
婚姻不是买卖,不是双方物质和体力的较量,不是拯救,不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它需要的双方匹配度和管理精细化超乎想象,它能带来的破坏性和美好性也超乎想象。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多问几遍为什么要走进婚姻,如果每对情侣都能够成熟的思考婚姻的问题,很多婚后的矛盾可以在婚前找到根源和应对方法。用合理的方法和成熟的心态来选择和维护婚姻,更加容易得到幸福。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不应该只是承诺时的一句宣言;无论贫穷富贵疾病健康都不离不弃,也不应该只是婚礼备受瞩目的表演。对待婚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一样,给予应有的尊重,保持足够的热情,付出诚实的行动,方能追求美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