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家人出去玩,因为行车路线的问题,跟另一半争论起来,最后谁都不服谁。两人都很生气,认为为什么不听对方的,怎么这么不讲道理。自己也很委屈,自己开车明显更了解怎么走,对方说的就不对,最终本来很好的一个上午,却出现不愉快的结局。
想到之前的思考,沟通 =/= 你听我的,而是一起找到更好的答案。但为啥在这个地方不起作用了呢?经过反思和追问,脑袋蹦出一个词:
沟通的 “政治正确” 性;
沟通的三要素:大方向,小目标,好方法
大方向:就是沟通的大前提,就是政治正确性,
小目标,好方法:就是指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寻找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
讲道理没错,但讲道理的大前提先要清楚:
对于家庭,讲道理的大前提是“家庭和谐”
也就是说,讲道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方法,但如果这个方法却违背了“家庭和谐”的大原则,对方这个时候是不听道理的,你还讲,就不是解决问题了,更不是“家庭和谐”了,而是“政治错误”,变得不可理喻了。。。。。
讲道理这种沟通方法 已经不适合在满足“家庭和谐”的大方向下解决当前出行问题了。
或许听对方的,也没有关系,本来出行就是来玩的,走哪里还不一样呢,一家人其乐融融是"政治正确"。或者你即使有你的选择,也好好跟对方解释下,让对方开心是前提,如果讲道理不能让对方开心,你这就不是道理了,你这是no duo no die 。
对于家庭,之前思考的一句话特别适用:她好,我才好。这是“家庭和谐”的根基啊。。。哈哈,这对于一个习惯讲道理的理科生是多么痛的感悟啊,沟通频道错了,再好的剧情也是狗血。。。。。。。
同样,教育孩子也是一样,跟他沟通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的大前提是”让她成长“,但很多家长在很多时候,仍然通过“管”孩子来达到孩子成长的目的。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管孩子,孩子并不接受,反而逆反,最终并没有成长,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下,换个沟通方法来帮助孩子成长呢,毕竟我们的大前提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管孩子”。
例如,我们主动让她给出她认同的成长方式,主动鼓励他,是不是也是一种办法呢。或者我们主动请教专家,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法能够帮助他呢。
“管”是我们的一种自私本能,就是希望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对方,也许真的不是对他好,或者你的认知也许就是错的呢。
之前也写过一篇“管”孩子的文章,作为补充。
没错,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太容易陷入“我对,别人错”的自我本能自恋中,而忽视了我们沟通的目标和大前提。
大前提的正确性,决定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法来满足当前的目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沟通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达到“你好,我也好”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仍然容易陷入 “我对,别人错”的角度来践行,这本身就违背了沟通的大前提,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别人不爽,你也不爽喽。
是的,沟通场景的“政治正确性”选择非常重要,确立好沟通的正确前提,或者说正确的收益函数,才能知道自己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去达到目标。
自己时刻要提醒自己小心掉入讲道理是所有沟通的万能法则。毕竟并不是所有收益通过讲道理都能达到的,即使碰到讲道理的场景,也应该想想如何在满足“和谐”的政治正确性的基础上,去讲道理。。。。。
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列出来,我们常见的一些沟通场景,先要明确这些场景的政治正确性,然后再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在大方向的指导下寻找当前问题的更好方法。
讲道理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前提 = 沟通方向的“政治正确性”
沟通三要素=大方向+小目标+好方法
每日思考,不去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