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2课作业(必做)

片段 二: 选自《非暴力沟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经常描述自己的想法而非表达感受。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服从权威,在成长的过程中,大人特别是家长或多或少都会以自己的感受去强迫孩子,无视孩子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这位大学生的感受应该是不满,可要他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说的是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两次的想法被否定后,干脆说自己没有什么感受。

A1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历

先说一个场景:

孩子说:“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妈妈说:“别难过,宝贝?”

孩子抽泣

妈妈说:“别哭了,不就是只海龟吗?”

孩子:“哇!哇!”

妈妈说:“别哭,我再给你买一只”

孩子倒地大哭:“我就要这只海龟。”

妈妈说:“你真是无理取闹!”

这是我和孩子的交谈过程,亲子沟通以争吵收场,就是因为孩子不懂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又急于给孩子提建议,以为会令孩子尽快摆脱不好的感受,没有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责怪孩子。沟通就失败了。

A2 以后我该怎么做

我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试着这样说:

当孩子告诉我说:“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我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心爱的小海龟死了,此时孩子会感到伤心。

我平静的回应她:“哦,是吗?真是没想到。” 孩子就会说出自己与小海龟快乐的相处,以及她的难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