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好,一是在准备阶段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来统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二是在实施阶段要有一个好的“导演”来把控课堂节奏。
一、好的教学设计要做到“三备”:
(一)备教材
教师首先要精读文本,多读几遍,读懂、读透、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整体把握本课内容,还不能局限于这一课内容,要把握本课内容与本章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要弄清楚本课内容在本书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在备教材阶段还要确定好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二)备学生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永远是学情。备学情包括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情况、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掌握这些有利于有利于我们对课堂的整体安排。
了解学情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问卷和发简单的调查小报告等方式进行。
(三)备课堂的流程
对课堂流程的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一节好课的导入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一是要贴近学生的认知、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方便把学生快速拉入到老师安排的情境,从而快速地进行新课内容。
二是要贴近新课的内容。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衔接,当我们导的内容、导的方向、导的语言都指向我们要学的新内容时就能快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常用的导入法有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情境导入、谈话导入等等。
明确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显示重点、难点,要是可执行的、可操作的、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能掌握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始终“明确目标”,在每节课的课前我们可以把目标写在黑板的一角,这样目标就能时刻引领学生,让学生时刻都明了本节课要努力的方向。
预习展示:有些科目的预习环节在课下,有些科目的预习环节在课上,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让学生充分的预习、自学,只有在做足充分的预习自学之后学生才能有的展示,才能展示的好。
展示环节要高效,让练习像考试一样高效。要做到高效首先要限时,其次最好以小测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当堂明确答案,出现错误当堂纠错。
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这个环节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学生探究的形式多样,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集体展示等。独立思考时教师要留给学生真正的思考时间,合作交流教师要做好具体的要求,明确具体的问题,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精讲: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要少儿精。
老师的讲解或是过渡阶段的几句承上启下的联结语,或是对重点知识的深入剖析,或是对难点知识的透彻分析……无论是啥,教师都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在备课之时就力争做到字斟句酌,具体到每一个微小的问题。
训练:一节课的最后是训练,训练的标准依然是高效、全面、人人参与、注重实效。
二、好的“导演”要做好“三会”:
教师要做到全面把控课堂就要做好一个导演,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会”:
一会投入:高效课堂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堂,更是教师全身心投入的课堂。
教师的投入必须得有热情,当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从表情、语言、到肢体动作都给学生呈现积极向上的一面时,学生也会被这种积极的状态所感染。
教师的投入还要有激情,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能用激情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在专注的状态下投入到课堂中。
二会技巧:教师的教育技巧有评价的技巧、板书的技巧、激励的技巧、以及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巧妙融入课堂内容的技巧等等。
以评价技巧为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元评价、正向评价、合理引导、肯定时要指出亮点,否定时要指明方向。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还要重视板书的重要作用。用板书来引领整堂课的思路、用板书来体现整堂课的重点、用板书来总结整堂课的内容。
三会把握课堂生成: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都是预设,课堂效果怎么样最终要看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情况。
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关注学生,具体做到: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学生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展示中的亮点与难点、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教师要关注好这些地方,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总结,即时调整学习内容,高屋建瓴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总结课堂生成,来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写在最后:一堂好课的标准很多很多,我们每天领悟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我们的课堂渐渐地精彩起来、魅力起来,在不知不觉中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