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长发育的原因
一岁之前宝宝吃的多,因为他们长得很快,通常一岁时一般婴儿的体重就能达到出生时的3倍。但进入到1到2岁的学步期之后,宝宝的体重增幅只有1/3,甚至更少。此外学步期宝宝会把一些多余的婴儿脂肪转化为能量,表现为这个时期,宝宝的身高增加的比体重更快。但不是很熟悉婴幼儿生长特点的父母,反而会对这种正常的体重下滑变得忧心忡忡,担忧不已。最主要的担心是,他们害怕孩子没有吃够。实际上,学步期宝宝饮食习惯的变化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成长方式的变化而造成的。
2.运动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学步期的宝宝变化和运动能力上的提高,也为他们带来了饮食模式的变化。父母最明显的感受是,学步期的宝宝会特别想要尝试去走动,而非静静地待在某个地方来完成一件事,对于吃饭尤其如此。此时少吃多餐,就会比较适合于处于学步期的宝宝。
此外,一岁左右的宝宝刚开始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来抓取东西。这一项新学会的技能也会影响到宝宝的饮食模式。所以表面上看上去宝宝很喜欢从他们的餐盘当中挑捡可吃的小份食物,或者是把手伸到你的碗里,实际上都是对于拇指和食指抓握东西这一技能的反复练习。
3.吃饭习惯不稳定
“挑食”的另外一种表现是,宝宝的吃饭习惯不稳定。意味着我们的宝宝可能某一天吃的很好,而另一天却什么都没有吃;或者是他今天喜欢吃蔬菜,而明天却对同一种蔬菜没有意思的兴趣。西尔斯医生说,尽管这种不规律的吃饭模式看上去让人很担心,实际上却是再正常不过的。
如果我们可以把宝宝摄入的食物量算出周或月的平均值,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宝宝的饮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均衡得多。1-2岁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入1000到1300大卡的热量,但不是每天都能保证这个恒定的值。某一天宝宝好像什么都没吃,但第二天可能就找补了回来。只要给宝宝一段时间,营养摄入仍然能够达到均衡。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当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她说起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只吃米饭,有的时候只吃蔬菜,有的时候又只吃肉。但是从一周来讲,她感觉孩子所吃的食物是可以达到营养均衡这一个要求的。孙瑞雪将宝宝的这种饮食方式,形象地类比了食肉动物的饮食方式。她说,如同吃肉的老虎一样,老虎在饱餐一顿肉食之后,它会连续几天不再去碰其他的肉食,而只选择喝水。宝宝也有其内在的一种模式,帮他们实现均衡营养。
【建议】
最后,西尔斯医生帮助父母找到了自己在喂养宝宝时的角色定位:父母负责提供健康的饮食和餐点,并有创意地烹饪和制作之后呈现在宝宝面前,而宝宝负责决定他要吃的食物种类和进食量。这种观点也非常符合Zero to Three早期教育协会的理念。认可和接受了这种观念的父母,就可以放松下来,全身心地与宝宝共同享受愉快的进餐时间啦。
(参考书目:《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