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迅速按我的理解把前两个月的攻关计划做出来,恰巧碰到张总,邀请他跟我一起check一下,我们迅速对攻关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反思,关于质量改进策划,我只能说,之前的理解还是太肤浅,没有把握住套路。
划重点,第一个套路是,质量改进策划这件事已经不是团队层面就能单独搞定的事。各个关键里程碑事件,都需要把尽可能多的干系人都包含进来。老刘,范范,老唐,波总……各个干系人都包含以来,一方面可以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动作,对于我们的动作和进度心理有数。另外一方面,也在积极为团队争取一些外部资源和外部力量,让大家看到,不是只有我们在战斗。在后面的遗留故障清理环节,在张总的推动下,把波总,老刘和范范一起拉进来为我们争取,环境,资源各种外部的支持,集大家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让各个干系人都忙起来,深入的参与其中,这样他们才有存在感,也会对我们整个推进活动更有信心和参与感。
在对17年全年的质量改进工作进行复盘时,经过了三轮层层深入的迭代。整个复盘输入是我们17年曾做过的那些改进。第一轮,请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对所有17年做过的改进活动,按照,有效,无效,失效原因和建议几个维度来做发散。第一轮结果,团队就比较有效的措施基本达成共识,包括:预分析,实例化、MFQ,和领域的两地研讨,结对学习代码,结对走查,复杂代码单元测试等。同时也让大家呈现出关于“流程图”的各种不同意见。第一轮发散后,我们发现在失效原因上大家并没有太多东西出来,于是进入第二轮的更深入的迭代,聚焦于“失效原因”,第二轮迭代完,基本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团队17年关于质量改进投入的三个战略性误区:
- 在现有代码逻辑复杂,故障多的情况下,依然把需求交付作为第一优先级,把质量改进活动放在后面。
- 整个17年的质量改进,团队没有形成自己的改进体系和思考,没有主动把握整体的思路和节奏,始终被领域和项目往前推着去做改进。
- 团队17年的改进聚焦于新增需求和新修改代码的比较多,但对于存量代码的问题涉及比较少,而从故障复盘来看,存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占比超过70%。
另外一个大的方向是关于团队对现有代码的流程和业务不熟的问题。但第二轮中,特别有意思的是,代码层面的问题,团队外的小伙伴反而提的更多,团队内大家的共识还不太够。
于是,我们正对代码和业务流程上,17年所做过的质量改进活动,从有效的,无效的和大家期望的三个维度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讨论过程中,小均均和俊哥就代码的问题争论起来,其他小伙伴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的意见,在这之前,团队出现争执时,我总会着急着出面调节,而今天却并没有,让大家在这样一个安全的场域里,完全打开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在争论中逐渐去达成共识。而事实证明,这个争论很有效,很多小伙伴的心慢慢敞开,引发大家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整个活动下来,团队小伙伴就2017的改进整体情况有了比较一致的共识和看见。我感受到场域里,每一位小伙伴积极的涌动的能量,大家都忍不住想要尽快行动起来,今天在那个安全的场域里,我也给到大家一个很中肯的反馈:
我们总是对别人期望太多,却对自己要求太少。关于质量改进这件事情,涉及到研发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先把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拉回来。想想,我自己,能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在环节的工作做到位,那一定会有特别好的效果。
晚上吃饭,约了张总一起对下午的会议做复盘。饭后,遇到了波总,我吐槽他下午没有参加我们的会议,他吐槽说,下午被领域领导骂了一下午,因为需求排不下去。万幸有段子手张总和小妹儿在,散步的时候,大家很搞笑的脑洞大开各种YY,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许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过,也发现身边这些天天一起共事的小伙伴原来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压力、工作、不开心的事情,好像也被抵消了许多。
晚上回来的时候,脑子里再次想起了波总的事,心里想着,在明年的质量改进这件事情上,除了团队外,还有很多的人,也许甚至在我们没有看到的地方,默默的承担和付出了许多。而我们,唯有做好自己的那一份,才能不负自己,不负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