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虽然刚刚读了50多页,但已经被其中的教育观点深深吸引。
看到下面这张图片你就知道这套书的编委阵容是多么强大了。它是“十二五”上海市重点图书,这里面的文章都是在这次研讨会上各位语文界的大家们演讲的文字稿。
在文字稿当中,重点部分用蓝色方框配有专家的要点评议,直指作者的观点对语文教学的启发和现实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某种局限。
我读此书的第一点感受:体会到了“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迫切需要,这里的“乡之先达”指的是优秀的书籍。
在前言当中,王教授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
的确如此,里面的教育理念是资深的学者对语文课程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语文教育的很多问题,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本质。
真知不一定是从自己大量的切身实践中得来,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成长。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现在我体会到了他那种无法与硕师、名人交流的担忧,理解了他去百里之外求学的坚定,感受到了他听到圣贤之道的欣喜。
这种感觉就像吃到了从未吃过又期盼已久的人间美味,倍感珍惜与满足。
我读此书的第二点感受: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语文老师去读文章,而是作为一个读者以常态去阅读。
今天读到这一句话时,我在此停留了。
书中写到,日本的课程标准中对文言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或古文亲近的态度,而我们的课程标准中对文言的定位是培养学生阅读简易的文言文的能力。
"亲近"二字一下子就突出了“人情味”,我们要亲近文言,亲近古人,感受它们的温度,感受他们的情感态度,就像与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
相比之下,我们对文言的定位就多了几分功利。我们教文言文是教同学们各种知识,是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文的能力,而忽略了古文中承载的先人的智慧和思想,先人的喜怒哀乐,也就缺少了那么一点对古人的尊重和敬畏。
这本书还带给我很多很多思考,我要慢慢地读,细细地探索语文教学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