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有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叫做时间。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在它默默陪伴了我许多年后,才真正注意到它的存在。
什么是记录时间?
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浪费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而且我们要知道一个真理:生命=活着的时间。我们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打个比方就把24个小时装进一个沙漏里面,沙子漏完之后就等于一天过去了。造物主给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无法储存和透支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能从我们手上剥夺走,人一点也不珍惜别人的时间,虽然它是唯一再怎么想也无法收回的东西。所以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浪费大半的时间,等缓过神来,才知道半天又过去了,一天又过去了。所以时间只有记录了,才知道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我们记录时间一般分为:记录调查,分析研究,改善管理三步。
记录时间也可以分为3种:
特定时段记录:选择某个项目进行记录,比如你对上班之前的时间运用不满意,你可以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或者你对你工作的效率不满意,你就可以刻意记录工作时间的具体运用情况。
阶段性记录:某个特定的时期的记录。记录三天,每个季度记录一周,记录一个月以防止时间失控。比如你刚换了工作觉得时间不够用,时间失去掌控之后,可以花一周调查时间使用情况,调整状态,适应新的工作。
长期记录:就像柳比歇夫一样56年如一日的记录时间的每一笔开支。好处:这样长期的记录不仅有短期目的和收获,还可以形成强烈的时间感知力。
柳比歇夫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践行了一生时间统计法。那么他的毅力真的超人吗?这份毅力是常人可以效仿的吗?还是只能仰望无法企及?我想说的是:其实这压根不需要什么毅力,当你把日程的记录养成习惯,他会像你每天的刷牙洗脸一样,自然而然你会对着镜子说,我要坚持十年每天都洗脸刷牙吗?显然不会,这样太搞笑了。因为这个习惯已经镶入你的骨髓。柳比歇夫已经习惯了记录时间,他觉得没有记录就不知道怎样工作,也正是由于这个优秀的习惯让他一生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那么接下来就谈谈通过记录,分析,改善时间带给我的一些改变吧。
为什么要记录时间?亲身践行的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时间是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只有把一天过好再到一个礼拜 → 一个月 → 半年 → 一年 → 一辈子。以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感觉每天的压力都很大,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都被浪费了,感觉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休息”占用着,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是像大多数现代人一样边工作边刷手机,做事漫无目的,不专心导致工作效率低。看似非常勤奋的晚睡晚起,其实是每天顶着黑眼圈过着重复的生活,皮肤越来越差,每次去逛街都想着去买一些最好的面膜。
可以更好感知当下,清楚人生的去向。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了?就说明你是个怎样的人。漫步人生音频里曾经提到过凡是精通爱今天这款软件的人都承认这是一款非常棒的软件,甚至有人说花10万块去学习管理课程,不如学会用爱今天。我想这并非夸张,时间记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常年的记录时间帮助他形成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有一次他同一位科学家外出散步,他不看表就说现在是2:43了。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56年如一日记录时间开销)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里,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的记录时间。他的时间开销日记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完成一部著作,他都会在末尾都会标上所花费的时间。
可以根据记录找出时间黑洞
这里小小的说一下,什么叫黑洞:失控状态下做的事,失控的时间,计划外的事都算时间黑洞。
a.如果你感觉您感觉您的工作效率特别低,那么你可以用纸笔无缝记录你三天时间的使用情况,找找具体的原因,就很容易的找出黑洞→接下来 你可以详细标注黑洞具体时间段,地点,背景事件。 b.最后就想办法改善和避开特定的时间段,地点,事件 。
3、根据黑洞排行榜四要素分析 a.高发的时间段,最经常的时间b.表出地点环境(床上,洗手间)c .背景事件?(什么事情?什么状态,触发点)d.带来什么结果
4、发现了时间黑洞就可以根据时间段,地点环境,背景,结果去制定一些防御手段。
b.我举一个实在的例子:微信黑洞,黑洞第一(时间最长,频率最高。)
时间段:晚上9点到十点
地点:在床上
背景事件:无事可干,无聊
带来结果:晚睡晚起~
方法:时间段:设立断网时间,高发时间段前
地点:不带手机进入高发地点,
背景事件:找一件合适的事情放松,只听听音乐,看看书
写下结果:早睡早起
假如现在打开手机查看手机各种的用电量,你会惊恐的发现自己消耗最多的电量的软件是微信。千万不要紧张,着急,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也是这样的。
所以微信是黑洞老大,一定要单独记录。但是这里稍稍的提一下~注意:不是所有刷微信都是时间黑洞。比如你特意安排早上的碎片时间20分钟来处理微信消息,结果你处理了40分钟那么前20分钟不算黑洞,后20分钟就算黑洞。或者如果你按特意安排来处理微信信息结果逛到朋友圈了,这也算微信黑洞。
我以前到了晚上觉得没事可干无聊于是就刷手机,淘宝。眼睛盯着屏幕很长时间。四要素:高发时间段,地点环境,背景事件,结果。现在我就选择不带手机上床,在睡前提前半个小时断网。安静的看看书,冥想,独处。切断了诱惑源这样就更快的睡觉啦。根据这四要素,认真分析时间黑洞的产生,这样更好的绕开它们避免掉进去。
找出固定事件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例如:每天得起早跑步,三餐还有上班路程。 每周的陪伴父母培训班,课程超市购物。每月的缴费,理发,大扫除。 对固定时间顾上准确,比如三餐前后就不会浪费时间。
分析每日固定的日常事件所需要花的时间,找出提高效率的空间。
比如记录显示吃饭花一个小时。那你要考虑花一个小时去吃饭是否值得?也许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用来享受的,吃饭需要细嚼慢咽,慢慢体会。花一个小时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你是边刷手机边吃饭这样就会影响消化,需要改善时间的运用。记录时间以来我发现每天的睡前仪式大概要花40多分钟。从刷牙,洗脸,泡脚,睡前阅读每一个动作我都进行了精细的记录。发现洗脸用了15分钟,可以边敷面膜边泡脚节约时间,再后来我调好20分钟的闹钟,又加快了每个动作的速度。每天和时间赛跑习惯在20分钟以内搞定一切,然后延长陪伴小孩的时间。享受陪伴小孩的时光,感觉和她的晚间慢生活的时光总是那么惬意幸福。
分析问题
问题:优先问题,碎片时间问题,突发事情,工作问题,情境问题
例如根据记录显示你发现每天的时间都是优先做简单事情,那么你就要分把重要的事情进行分解,先做重要的事情。
你发现等待的时间无所事事,那么你就要想想如何运用碎片时间?
根据日计划分析计划内事情所花的时间多少?
比如你计划做一件事情,需要花五个小时,但实际记录只花了三个小时。
有两种情况:1、今天效率出乎意料的高,那就可以总结高效率的经验 2、你一直被其他事情绑架了,计划内的时间都被占用了。
计划内的时间把握反映了你对时间的计算,估算,还有执行能力
通过无缝记录全天的时间对事情的切换就有了意识,对自己的时间有了更好的把控,因为记录时间让我知道了一次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少即是多,慢即是快,专注才是最快让我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比如说要写一课的教案以前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专注思考就完成教案了。一件事情的结束意味着另外一件事情的开始,早上到晚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我都会如实记录。这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根据每天的待办事项规划自己的时间。
找出高效的时间段
每个人都有固定的高效时间段,找出来之后就用它来做最重要的事情,(有的人有一个或者几个。)
通过记录时间我也清楚的了解到了自己效率最佳的时间段。比如自己一般在上午8点到11点头脑比较清晰,思维比较敏捷。所以我一般都抓住这个最佳的时间段吃掉这一天的青蛙,而不会像以前一样把青蛙留到下午或者晚上低精力的时候去吃,这样很累,而且还吃不完,搞得一个人特别疲惫,情绪还是比较低落的。
不能缺少慢生活
每个人除了睡觉的时间外,还有醒着的16个小时。这16个小时除了工作,生活琐事千万不能不能缺少慢生活,如果缺少了就会整个人就会疲乏焦虑。 你要学会分析改善,平衡状态。往高效率慢生活,健康方式发展。
举个例子:有段时间老是晚睡于是就开始专特记录晚间时间,通过3天的记录 发现晚上总是会陷入手机黑洞里,一刷手机就控制不了放不下。每次一刷就过去了40多分钟,白白浪费了这时间。认真一反思才知道原来自己想通过刷手机放松心情,后来我就决定晚上忙完琐事后看看书,画画,陪孩子讲故事等这些慢生活来放松自己。以防万一,我还决定晚上9:20就断网开启飞行模式,直到第二天早上5:10开机的时候重新联网。这样就真正做到了放松自己,做到了专注陪伴家人,享受慢生活,体验了生活本该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