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因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短期内形成并发生的吗?并不是!
一起来学习吧!
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人体分布着复杂的血管,全身的血液从心脏射出,流经全身的血管,为全身的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养分,再返回到心,如此循环不止。良好的血液供应是脏器良好运转的基础,所以可以说血管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而血管堵塞就像人体内的“交通事故”一样。血管病变带来的直接事故就是血管堵塞或是出血。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发生血管病变都可能造成血管梗塞或是出血,引起严重后果。
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
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人的血管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
• 在年少的时候,血管富有青春活力,管壁柔软,弹性良好,故输送血液的能力也强。
•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柔韧性也逐渐下降,血管变厚变硬,血液流动受阻,血管的功能慢慢下降。
血管堵塞的隐匿性
不少人会为自己突然发生的心脑血管意外而困惑不解,他们认为自己平常能吃能喝、行动自如,并没有任何的不适,怎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冠心病、脑溢血呢?
其实血管的病变是一个长期、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从血管出现脂质沉积开始到出现明显的血管狭窄,大概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血管完全被堵塞的时候才会发生意外,而是在血管狭窄到一定的程度、器官缺乏血液供应时就会出现危险症状,比如头晕、憋气、胸闷等以及其它心脑血管事件。因而实际上,在身体出现症状之前,体内的血管就已经遭受到了损伤,并会一步步加重,只是隐匿性比较强、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
所以在基础病变出现时或者出现之前就开始养护我们的血管,才是治本之道!
冠心病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硬化,使冠状动脉血液减慢、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患者从青少年起即开始有血管壁的脂肪条纹形成,到40岁左右病变的血管逐渐明显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并可能发生出血、溃疡、血栓等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猝死等。如果不在早期加以控制,一旦病情加重,出现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资料来源:《中国营养科学全书》;15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