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幸运啊!”青蛙弗洛格一边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一边说,“我漂亮、会游泳,跳水又比其他人跳得好。我是绿色的,而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这世上最好的事情就是做一只青蛙。”
而身旁的小鸭则说:你又不会飞。于是,他努力学习飞行,最终失败。
沮丧的他路过小猪家的时候,发现小猪在烤蛋糕,他就想他也能学会烤蛋糕,但是,当他回家,把搅拌好的东西放进平底锅,再放到炉子上后,不久,一股浓烟冒了出来。
他伤心极了!就跑去找野兔借书回家看,但打开书,却发现他一个字也不认得。
他觉得自己愚蠢极了!就无比失望地哭着对野兔说:我不识字,不会烤蛋糕,不会做东西,也不会飞。你们都比我聪明,我什么都不会。我只是一只普通的绿青蛙。
野兔劝告他说:虽然你不识字、不会飞……,但是你会游泳和跳跃啊!正因为你是一只青蛙,所以我们大家才爱你啊!
青蛙弗洛格觉得野兔说得很对,“我就是我,一只穿着条纹泳裤的绿色青蛙”。他快乐地一跳,竟然体验到了飞翔的感觉,这只有青蛙才能做得到啊!“我好幸运啊!我就是喜欢我!”
这是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和《伊索寓言》里那个乌龟学飞的故事很近似,官方的解读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属性,不可做超出自身属性的事。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这个规律等等。
而我思考的却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总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势来打击孩子,而常常忽视自己孩子的优势优长。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做到全能,甚至完美。
其实,孩子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像青蛙弗洛格一样,拿自己没有的和别人的优势优长相比,在经历心理失衡,频遭失败和打击后,常常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则是引导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和跟风,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优势优长,做最好最独特的自己。
而事实是,我们一些做家长的比孩子“比”得还厉害,比孩子更不清醒。因此导致我们的孩子有的麻木冷漠,有的自我放弃,有的特别孤独,有的特别叛逆。
其实,孩子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被教育到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陪伴、尊重、引领、唤醒和帮他(她)找到自身发展的最优解。而事实上,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多半像是急功近利的商人,孩子只是我们所做的投资。
想想我们的初心吧!当孩子没出生时,我们满心期盼他(她)只要健全健康就行了,等孩子健全健康地出生后,我们还要求他聪明,等他(她)上学后,我们又希望他(她)能在班时甚至全校成为尖子生。
渐渐地,我们成了面目狰狞、贪得无厌的父母,我们总是沿着自己的期待拉着孩子向前,完全忽视孩子自身的特性。我们在盲目的攀比中,弄丢了自己的孩子。
终于,在我们艰苦卓绝的努(逼)力(迫)下,孩子也许做到了第一,但却永远失去了“唯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惨败。
想起了《无声告白》这本书。
书开篇第一句话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书中,莉迪亚的父亲是个移民美国的华裔,虽然靠自己多年来的刻苦努力谋得大学讲师的职位,但他的社交一直很糟糕,他从小就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总也融入不了当地人的社交圈子,所以他希望他懂事、乖巧的女儿莉迪亚能有一个健康的社交圈子,不再经受他曾经的痛苦。
莉迪亚的母亲是个美国人,在大学时间由于叛逆,中断学业,嫁给了莉迪亚的父亲。但中断学业一直是她的隐痛,她一直遗憾自己没能通过完成学业,做上职业白领或在政界有所作为的女性。所以她希望她的女儿莉迪亚能不再有她的遗憾。
而莉迪亚也一直想在父母面前,维持一个懂事的、学习优异的、有社交能力的完美女孩形象。因为她认为如果不这样,她就有可能失去她的妈妈。因为她一直认为妈妈在她幼年最需要陪伴时出走,完全是因为她不够好。为了讨好爸爸妈妈,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她承受了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重压。
而事实上,莉迪亚按照父母的期待,选择她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专业后,越来越学不会,在学校里,她也一直没有朋友。在家里,她常常握着电话听筒,假装和朋友交谈、约会,实际上,她根本没有拨号,也根本没人给她打电话,更没人约她去野餐或参加派对。
父母的期待像雪一样落在莉迪亚身上,看似轻盈,却一层层积压,把莉迪亚压得透不过气来。
当她在湖边经过痛苦的思想挣扎,决定要把实情告诉父母时,却失足跌进湖里,淹死了。
可怜的莉迪亚,在父母的期待中,却没有学到一点身处险境时应有的自保和自救的能力。
她孤独地活在父母的期待中,又孤独地死在无助里。
她的死,是对全天下所有父母的无声告白。
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回顾自己的成长时,能像青蛙弗洛格一样自信地说:我好幸运啊!我就是喜欢我!
也希望每一对父母,能抛开自己的一切假想对孩子说:孩子,我就是喜欢你!喜欢独一无二的你!
想起张晓风那篇振奋人心的文章《我在》:
……
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说:“×××” “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
亲爱的父母们,我们何时能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如此饱满而幸福的“存在”呢?
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是一个响亮的“我在”,而不是父母的“期待在”,更不是别人家孩子的“替身在”。
孩子的心声是: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