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输出第254天
【海伦】12月27日
【书名】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作者】安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收获+aha】
1、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同样期待自己的感受被父母接纳,自己的需求被看见。
2、 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解决。
3、情境1:(原文)
今天小区内的游泳池开放了,女儿下午从幼儿园回来后就很想去游泳,可是今天晚上她正好有芭蕾舞课。女儿开始叫嚷着不去上芭蕾舞课了,她要去游泳。一开始我一直保持沉默,可她仍不罢休,嚷嚷个不停。我觉察到她处在问题区了,于是开始运用P.E.T.技巧处理这件事。
女儿:我就要去游泳,就要去游泳。
我:可是你今天晚上有芭蕾舞课。
女儿:我不要,我就要去游泳。
我:你很想去游泳。(我开始积极倾听)
女儿:嗯,我不去跳舞了,我就要去游泳,就要去。
我:你很想去游泳,你觉得游泳很有乐趣。
女儿:嗯,对啊。(女儿不再嚷嚷,语气缓和下来,沉默了一阵)
女儿:你不是说游泳池开了我就可以去游泳了吗?
我:嗯,是的。那舞蹈课那边,我怎么跟老师说呢?
女儿:妈妈,那你跟老师请假呗。
我:哦,你希望我能跟老师请假。
女儿:嗯,你跟老师请假吧,你说我要去游泳啦。
我:嗯,那我跟老师请假,说今天我们不去了,你要去游泳,今天耽误的课程我们过后再补上。
女儿:啊,还要补课啊?为什么?
我:因为完成了所有课时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啊。
女儿:我不想补课。
我:哦,这样啊,你不想补课。
女儿:可是我也很想游泳。
我:你很想去游泳,可是你觉得舞蹈课那边请假的话,过后还要补课,也挺麻烦的,你不想补课。
女儿:是啊。
我:嗯,你觉得挺难选择的。
(这里妈妈的深度同理,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并且女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女儿:算了,我明天再去游泳吧,今天还是跳芭蕾舞好了。
我:嗯,你决定今天还是去上芭蕾舞课。
女儿:嗯,对。妈妈,明天你一接我回来,我们就去游泳好吗?
我:好的。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女儿又高高兴兴地跑去看电视了。
4、情境2(原文):
妈妈:妈妈想和你谈谈你练跆拳道的事。你知道的,你练习跆拳道时妈妈基本没管过你,你自己练得很好的,现在突然不想练了是怎么回事?那天教练也和妈妈说,你有半个月没上课了,妈妈想知道到底怎么了?
这位妈妈做得好的地方是,以面质性我信息开始,而非责备的行为描述,并且坦陈自己的困扰。还可以更好的地方是,增加孩子不练跆拳道对自己的影响。
儿子:我不想练了。
妈妈:哦,你现在不想练了。
儿子:是啊。
面质完了,孩子表示不想练时,此处换挡转为倾听,是一个能让沟通继续往下进行的关键点。
妈妈:我看除了你,还有两个小朋友也不想练了,你们是一起的吗?
儿子:他们学我的,我不练,他们也跟着我不练了。
妈妈:你是队长,他们跟着你不练,你感觉很威风。
儿子:他们老是学我,讨厌。
妈妈:你不喜欢他们学你,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儿子:嗯,是啊。
妈妈:那他们想练吗?
儿子:我又不是他们,我怎么知道,要想知道,我只有去问他们了。
这一小段妈妈跑偏了,甚至开始使用“提问”这一绊脚石,孩子的情绪变得有些不耐烦。
妈妈:你们不同年龄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练,是不是很无聊?
儿子:是啊,那些动作我都会了,还老是要我练。
好在妈妈又回到主题了,并且使用了一个“门把手”的倾听方式,回到孩子的感受上来。
妈妈:你觉得那些动作已经会了,再练就没意思了。
儿子:嗯,是啊!还要换衣服,真的很麻烦。
被妈妈同理到了,孩子说出了真正困扰他的原因,所谓的洋葱核。
妈妈:哦,还觉得换衣服麻烦。
儿子:是啊!妈妈,以后你不要给我带衣服,就说忘带了,我不想换衣服。
问题的核心出现,孩子自己开始想解决办法。
妈妈:不换衣服,教练会说吗?
儿子:说啊!说不换衣服还练什么跆拳道,有时上课还大吼大叫。
妈妈:哦。
儿子:如果我上跆拳道课逃课会怎么样?
妈妈:估计教练会难过,就好比你正和几个小朋友讲故事,你的故事没讲完,其他小朋友没和你说原因就跑了,你有什么感受?
这位妈妈做得好的地方是,她没有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分享自己的看法,并且用了一个比方,让孩子体会当中的感受。
更好的做法是,在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后,不是一下子就给答案,而是继续倾听,例如:你很想知道逃课会有什么后果。或许因为孩子这时已不在问题区了,所以在听了妈妈的分享后,孩子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儿子:难过啊!好了,妈妈别讲了,我以后不换衣服去练习。如果有表演和考级,我再穿跆拳道的衣服,就这样解决吧!
(虽然这不是一次完美无瑕的积极倾听,但因为妈妈与孩子保持同频,给孩子以回应和同理,最终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而且是孩子和妈妈都接受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