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影,片名不记得,演员不记得,只记得其中的一个片段,是一群知青在吃饭。其中苏有朋饰演的那个知青,有一个吃饭的镜头特写。他吃东西的时候,上下唇轻轻抿在一起,脸部的肌肉的节奏不快不慢得动着,没有声音,也不见慌张匆忙,有的只是几分文气和几分优雅,粗糙的食物在他的细嚼慢咽中显得格外的美味。我当时就被惊艳到了,原来吃东西也可以这样的迷人。(当时“还珠格格”还有“老房有喜”热播,我是苏有朋的迷妹,哈得不要不要的)
上学的时候吃东西很快,基本上不会想着消化不良或者姿态好不好看,看过那部片子后我就迷上了他吃东西的样子,开始模仿,不会再狼吞虎咽般不细嚼,也不再风卷残云般的拼速度,总是想象着自己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好看,吃东西的姿势也一样的优雅迷人。就这样学着学着、吃着吃着,优雅迷人没学会,吃的很安静倒成了习惯了。老妈为此还说我,吃东西一点声音都没有,看着就感觉不香。
再后来,电视剧《父母爱情》热播,郭涛饰演的一个农民出身高级海军军官,对梅婷饰演的资本家出身的小姐情有独钟,但是梅婷从小生活环境优渥,爱读浪漫的苏联小说,她喜欢举止优雅,谈吐幽默的绅士,看不上举止谈吐都很粗俗的郭涛。其中的一个有趣的剧情就是关于郭涛吃东西的特写。郭涛演技确实好,把农民出身的军官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爱吃大葱大蒜,不爱洗脚,吃东西嘴巴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当时是跟婆婆一起看的,她一边看一遍笑,然后略有些尴尬的对我说:你爸爸(我公公)吃饭就是这个样子,声音很大,人家都说看他吃东西感觉吃的可香了。
无独有偶,有一期的金星脱口秀,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关于言行举止,不用多么的优雅,但是一定要得体。而说到吃东西,她说:没别的,就俩规矩,一不能吧唧嘴,二吃完饭自己送碗。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从远古社会开始,生物链的顶端人类对于食物的需求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的状态。发展到了近代现代,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由饮食文化引申出来的吃的礼仪礼节,庞大又繁琐。而到了今天,人们只有在重要节日或者重要场合才会强调餐桌礼仪,平民百姓的日常饮食,如果还想着繁文缛节的规矩,估计神仙都会得厌食症、抑郁症什么的吧。
在吃上爱讲究的人,吃的是一份内心深处融到骨血里面的规矩,而吃的潇洒豪迈的人,吃的是一种灵魂自由无拘无束的随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爱吃,大家称自己为“吃货”。很多人吃东西声音很大,不是吃面喝汤的声音,是咀嚼食物的声音,上嘴唇和下嘴唇在口腔咬肌工作时,并没有合在一起,而是随着牙齿的上下运动而自然的开开合合,发出碰撞的声音,这有节奏的“吧唧、吧唧。。。。”声,告诉周围的人,它的主人在进食,而且据说还吃的很香。
我做过一些调查,也观察过周围的一些朋友,大部分人吃东西都有声音,但不是很大,三分之一的人吃东西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他们有的能意识到自己吃东西声音大,有的意识不到。有趣的是,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吃东西声音大是因为吃的香,可以接受。但是这群人里一多半都认为自己吃东西的声音不大,剩下的人表示吃东西就应该很大声,不用拘束。百分之二十的人表示,吃东西声音大不是因为胃口好吃的香,而是行为举止粗俗的表现,接受不了。
而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如果在公众场合,一个陌生人在旁若无人的吃东西,嘴巴大开大合别人都可以看到他嘴里食物的残渣,我会走开,离的远远的,眼不见为净。那个画面想想就倒胃口,没礼貌不说,画风特别的难看!
每每跟老妈说起此类事情,总会被老妈说矫情,事多,爱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外乎怎样的生活细节养成怎样的习惯,追求舒适度和自由度,就不能太计较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但成年人的世界,避免不了交际应酬,避免不了公众场的与陌生人接触,如果因为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个人形象被打折扣是小事,事业前途被影响或耽误就是大事了,有些得不偿失。
我的一个同事跟我说过一件很有趣的小事。她在营业厅做营业员的时候,有用户来办理业务,因为是面对面,用户嘴巴里充满了大蒜的气味,那气味就像春晚的那个”喷壶“的小品里演的一样,劈头盖脸的喷射了过来。好笑的是这个同事反应快极,她先屛住了呼吸,然后悠悠的把脸扭到一边,装作看电脑屏幕的样子,避免持续的”伤害“,然后不动声色的挪了一下凳子,离开了用户的扫射范围。但是这个事情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说她总是下意识的对爱吃大葱大蒜的人没有什么好印象,总觉的很恶心。(这个确实有点 严重了)
还有一个我从网上看到的真实故事,一个适龄的美女高管,因为家里逼的紧就去相亲,跟相亲的对象谈了一年的恋爱。对方条件不错,她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迫于家人的压力,即使有些小习惯她不喜欢还是决定结婚。其中有一个就是男方吃饭爱吧唧嘴。在订亲宴上,两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席间她注意到男方吃饭嘴巴在吧唧,男方的父母吃饭嘴巴也在吧唧。如果跟他结婚以后,她就要天天听他们的吧唧声,她的孩子以后嘴巴也会吧唧。这一切像咒语一样,压的她喘不过去,饭吃到一半,她就偷跑出来。最终,他们没有成为一家人。
生活总是自我价值的折射,有的人喜欢优雅精致,活的讲究;有的人喜欢无拘无束,活的自在。历史上很多名人也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但名人之所以被后人记得,自有名人的耀眼的光环将他们的这些小缺点盖住,人们更多的会关注那光环。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在公众场合,还是稍微注意点吧,我们没有光环,不文明的小毛病总是不那么的雅观的。
做不到优雅精致有修养,得体大方也是极好的,不是吗?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活在都市的我们,过了马斯洛需求的最低层,总要一层一层的往上走,过了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即使暂时达不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总要在尊重和被尊重这个层次多停留,为自己到达最高的那层积蓄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