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叔说红楼梦第77期》
《红楼梦》第22回写道,贾家人聚在一起听戏曲的时候,宝钗把《寄生草》的曲文念给宝玉听了。宝玉听完之后,喜得拍膝画圈,大赞不已,他更是由此开始领悟了一些禅机。那到底是什么内容有这么牛逼的功能呢?
《寄生草》的内容如下:
“漫揾英雄泪,
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
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
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曲文,写的是《水浒传》当中的鲁智深的故事。他原来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在得知镇关西这个地主恶霸欺压了金老汉父女之后,决定要好好教训对方一顿,只是没想到他只出了三拳就把对方打死了。
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捕,鲁智深这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只能逃亡到其它地方。后来,他重遇金老汉父女。在金老汉的女婿赵员外的帮助下,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
然而,佛缘尚浅的他,在五台山没待多久,就选择了下山。
鲁智深认为自己是赤条条的一个人,来去没有牵挂,在风雨中依然可以独行,靠一破钵化缘也可以度过余生。
虽然鲁智深在五台山待的时间很短,但是他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佛法基础,不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来去无牵挂了。
鲁智深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让宝玉之后大受启发。
那天听完戏曲,湘云当众说有一个戏子像黛玉,宝玉怕黛玉听了不高兴,连忙向湘云使眼色叫她不要再说了,偏偏这一幕让黛玉看见了。
湘云和黛玉为此都生了宝玉的气。这令心中记挂她们、希望她们两个都好的宝玉,反而吃力不讨好、变成里外不是人了。
之后,宝玉想起了宝钗给他念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一刻他觉悟了,于是心无挂碍,不再去管像湘云和黛玉耍小性子的那些事了。
心无挂碍以后,宝玉自己活得比以前轻松自多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正向他奔来。
宝钗除了给宝玉念了《寄生草》,后面还给他讲了惠能学佛的故事。
惠能得知五祖弘忍大师在黄梅县东禅寺做住持,于是前去跟他学佛。一开始,五祖只让惠能去干一些杂活。
后来, 五祖要寻找接班人,于是让自己的徒弟们都写一偈,看看他们当中谁对佛法的理解最深刻、能够凭此继承自己的衣钵。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看好神秀,他写的偈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神秀写的这一偈,在众人看来已经写得很好了。
然而,惠能在听到这偈后,知道神秀尚未顿悟佛法的本质。
他自己于是也做了以下这一偈: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五祖听了这一偈,知道惠能已经顿悟佛法的本质,于是将衣钵传给他,让惠能成为了后来的六祖。
在听六祖学佛的故事之前,宝玉对佛法的觉悟近似神秀,认为“心有尘埃,需勤拂拭”。然而,在宝钗给他讲了六祖学佛的故事之后,宝玉开始顿悟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经过宝钗的点化,宝玉对佛法的理解突飞猛进,说她是宝玉的佛学老师一点都不为过。
除了宝钗,幸运的宝玉还遇到了他的第二个佛学老师,这个老师是谁呢?
这首先得从宝玉的一词一偈说起。
宝玉写的词是:
“无我原非你,
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
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
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宝玉写的偈是:
“你证我证,
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
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
是立足境。”
宝玉借这一词一偈,表达了自己之前为她人操碎了心、却落得个自讨没趣的郁闷。自己和她人之前都想证明各自的心意,但是宝玉现在认为,要先有值得“证明”的东西,我们才能说要去“证明”。然而,在他看来,没有需要“证明”的东西,所以不需说“证明”。不需“证明”,这是宝玉的观点。
宝玉以为自己已经很懂佛法了,但是看完这一词一偈的黛玉给了他当头一棒。
黛玉问宝玉,最贵的东西是“宝”,最坚硬的东西是“玉”。你贵在哪里?你的坚硬在哪里?
宝玉听了,竟回答不上来。
可见宝玉在佛法方面还很愚钝。他的回答应该是:“我没有贵的地方,也没有坚硬的地方。”
虽然宝玉在佛法方面还略显逊色,但是其实他能做出上面那一偈已经很不错了。
黛玉对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在“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的后面,再加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句话直接体现了佛法的本质。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意思近似神秀写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则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殊途同归,都揭示了佛法的本质是:“无”。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宝玉说的“证明”,不只是不需“证明”,而是“证明”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这正是佛法所说的“无”。
由此可以看出,黛玉在佛法方面造诣也是极高的,比宝玉要高出好几个段位,可以做他的第二个佛学老师。
综上所述,多亏有宝钗和黛玉,她们这两个佛学老师的点化,让宝玉对佛法的理解,从愚钝到睿智。
因为悟懂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开始变得心无挂碍,活出了前所未有的自在。
因为觉悟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宝玉开始明白了佛法的本质。他日后更是在宝钗和黛玉的加持下,不断修炼、不断精进,并最终出家修成了正果!原本都想嫁给宝玉的宝钗和黛玉,一个和宝玉结了婚之后却只能独守空闺,另外一个则是和宝玉无缘结为夫妻,含恨而终,实在是令人叹息!
对于黛玉、宝钗、宝玉和佛法,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