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又忍不住对我爸吼了。
事情是这样的。已经吃完早饭准备收碗筷的时候,我爸对我太太说“刚才也没吃香肠,吃一点吧”(香肠是我们北方那种自己提供材料让人家灌的比较香又比较咸的猪肉肠),我就忍不住大声吼道“别吃了!太咸了!”,语气非常不善,弄得大家一下子都很尴尬。
我为什么说“又”呢,因为已经不止一次了,特别是今年爸妈他们搬来和我们一起住之后。因为各种小事,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每次都忍不住,发生后又特别后悔,因为爸爸对我们真得非常好。所以我就反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表面上看肯定是沟通发生了问题。我总是试图想让他完全按照我说的话去做,或者甚至说最好按我心里想的去做。跟我想的稍有不同,就想对他吼,其实都是小事。但这怎么可能呢?他是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并且是父亲,不可能完全按我说的去做,更不可能按我想的了。其实我已经感觉到了,他已经非常顾及我们的感受,在改变自己了,但他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很多时候猜测我的想法也不可能猜对,甚至相反。沟通是为了让对方明白没有明白的道理,了解不了解的事实,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想让对方明白,让对方了解,怎么可能呢?况且父辈的经历跟我们这一代本来就很不一样,他们的思维习惯,他们的价值观,跟我们不可能一致,试图改变别人,哪怕是父母,也很可能是徒劳的。
最早一次冲突,应该是在我上研究生的时候了。当时我妹妹生了一场大病,刚刚痊愈,在家中,好像是因为我妹妹老师同学捐款的事,我爸非常严厉地把她数落了一通,把她说哭了,我在边上听着实在忍不住,对着我爸大声反驳他。那是我第一次正面跟爸的冲突。在那之前,他在我心里一直是很威严的形象,每次面对他,说实在的,我心里都有点害怕,我是不敢对他提出任何质疑的。那是一个分水岭,在我的成长之路上。
这又要说起我的家庭。我爸十九岁时就随他堂叔到几百里之外的煤矿工作。后来结婚后,也是留下我妈和奶奶生活在农村老家。他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可以回家来看望奶奶和妈妈,顺便帮我妈做做地里的庄稼活。所以,从我记事起,爸爸这个人是比较陌生的,有点像外人。我妹妹甚至长大后都不怎么叫爸爸。
为什么说起这个呢,因为我在想,我为什么对我爸吼,沟通问题只是表象,我对我妈和奶奶就非常有耐心,即使她们做了让我不高兴,不满意的事情,我都不怎么生气,但爸爸就不行,可能跟这个经历有很大关系。因为从来没长期相处过,就没有好好沟通过,没有形成像别人家那样的稳定的父子相处之道。
爸爸可能也觉得对我们有“亏欠”,所以总是想付出他的所有在我们身上,而我又不想“欠”他太多。从心理学角度,我内心可能对当年他的做法很不满。为什么一家人不在一起呢?而是把我们扔在老家,这样对妈妈和奶奶来说未免有点残酷了。这种不满情绪日积月累在心头,其实心里就像憋着一把火,稍有不合心意就爆发出来。
但认真想想,爸爸肯定更想一家人在一起,这么几十年的单身生活肯定也非常不好过。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穷,没办法让一家人都去爸那边生活,后来经济条件应该是有了,但我和妹妹正在上学,且老家的教学条件比我爸单位那更好,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学业,也就没有搬过去。直到我高考后上了大学,他们才终于团聚。从这个角度说,我反而成了“罪魁祸首”。细细想来爸爸牺牲了更多,后来为了省钱攒我和妹妹的学费,他甚至把最喜欢的喝酒都戒掉了。
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好,我还有什么要抱怨的呢?相对于很多人的父母,我的父母不能说最好,但已经足够好了。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竭尽所能地提供给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才让我们有现在的生活。我不能也不应该要求他们更多了。
我能做且应该做的是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给予他们更好的晚年生活。想明白了这些,那些沟通上的技术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像我爸刚搬过来感慨的那样,我们是父子,就算吵个架也没什么,总比相隔千里来得好。
我并不能保证以后不对爸发脾气了,但我会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及时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解决问题的钥匙永远握在自己手中,关键看你想到没有。
我知道有很多人也是跟我一样,与父母关系处理不好。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说的是,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哪怕是父母,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说说就能改变的。也不要对父母不满,他们有他们的局限,他们的性格也是他们的经历的结果。我们能够表示不满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我们能够改变的也只有我们自己。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过程,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近而解决之,别人的问题就随他去吧。
愿我们有勇气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从容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
你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