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村,坐落于乐陵县城西北二十二里,因跃丰一干沟渠横贯村中,遂分为前、后两街。全村共三百五十多户人家,人口约1300人,属于乐陵北部规模较大的村庄之一。然而,这个村最初并不叫张店,而是叫张殿,那么村名是如何从“殿”变为“店”的呢?
据传,明初“燕王扫北”,使天津南部至济南北部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北方大地人烟荒芜,十室九空,乐陵正好夹在中间,所以也几乎成了“空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大移民时期,该村张氏始祖张三爷(家中排行第三)携妻带子、推车打担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落户定居。
说来,那是六百年前的一天,张三爷带着一家子人一路从西向东走着走着,进入乐陵地界,由于赶路时间久了,脚力不免有了一些疲惫,这时天色已近黄昏时分,忽然不远处看到一处房屋,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一处损毁的破庙。于是张三爷跟家人提议道:“这老天爷也快黑了,我看咱们就先在这庙的大殿里将就一宿吧。”
第二天早晨天色一亮,张三爷爬起来走到殿外,看到这里土地平整,土质肥沃,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河和几处水湾,而且还有一条宽阔的大道经过。见此,张三爷心想,这肯定是通往县城的官道了,如果将来在这里稼耕织作,再经营个小生意啥的,肯定会很快就会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一家人也被他的这个好想法打动了,遂决定在此安家。
张三爷一家人索性就地取材,将破庙大殿直接拆掉搭建新屋。他们取下一根根檩条,拆下一块块青砖,再从河里取来水和好浆泥,又从四处寻来一堆堆的茅草,等搭建房子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就干开了。终于,用了七八天的工夫,一座简易、崭新、舒适、结实的茅草砖房就搭建好了,采光条件也很好,张三爷一家人站在屋前细细地打量着,喜不自胜。
经过数年的勤奋经营,张家渐渐殷实起来,加上张三爷为人实在,爱好助人为乐,口碑不错,也就引来了其他移民相继前来投靠,随之有了一个村落的雏形。他们一合计,既然这张家最早来此定居,又起居于村头的破庙,还是靠着大殿的庇护和提供的建筑材料才一步步有了现在的村落,不如就叫“张殿”吧,众人皆表示同意。
又过了数年,张家家境更加殷实富足了,张三爷由来已久的那个念头也冒了出来:在官道边上开一家店铺,供过往的路人住宿、吃饭。因此,他拿出部分家底,果然开起了一家旅店,兼营一些土货等物品,加之张三爷实诚好客,经营有道,生意日益兴隆,交易繁忙,在附近十里八乡可谓闻名遐迩,有“走走转转还是回到张家店”之称,人能宿,车能住,杂货品堆满铺,这样一来“张家店”就被叫絮(乐陵方言,意为叫习惯了)了,加之“殿”与“店”同音,故村名也就成了张家店。
后来,随着张家的店铺越开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一些土匪、响马等黑暗势力渐渐盯上了张家的财富,他们见财起意,在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抢掠中,将张家抢了个精光,还一举把其他人家也劫掠一空,张家人有死有逃,数代人积累的家业毁于一旦,村庄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从那以后,张家的店铺生意再也没有经营起来,但张家店这个村名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后又简称为张店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