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学生的返乡季,今天闲来无事去街上转了转,原来清闲的小城的街上多了许多幼稚的面孔,他们搭配着新奇潮流的服装,顶着五颜六色的发型,自认为也算是这个小城里潮人一枚的我,要是让我穿上他们的衣服,染成他们的发色,我肯定是拒绝的。
记得那年,我刚毕业回到家,穿着破洞牛仔裤,染着粉色的头发走在这个保守的四五线小城市的大街上,路人对我抱着惊异的目光,估计他们在想:“原来这种电视上的裤子还真有人会穿,不怕漏风吗,一个大男人把头发染成了粉色,估计脑子不正常。”当时年轻的我很享受别人的目光,叛逆的我很喜欢与众不同,心里还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飘飘然。但到了家门口,妈妈打开门,她看到我不走寻常路的风格,眼里思念和凝重的眼神俱在。“你怎么穿成这样?这种裤子只有捡破烂的才会去穿,你染的这个头发是要去做流氓吗?”“妈,你又不懂潮流,现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都这样穿,你就不能像大城市的里的家长学一学?你看他们多开放!”被门外的争吵的吸引的父亲,走到了门口,看到我这身奇装异服,语气没有带着我想象中的思念,转成了训斥:“赶紧回家把你这身破烂换掉,穿成这样也不嫌丢人!”面对一向严厉的父亲,我不敢忤逆,乖乖的去房间里换上了在他们眼里正常的衣服,头天就把头发染回了黑色,但父母的古板在我的心里种下了根。
随着年龄的增长,穿衣服的品味也不像过去那样轻狂叛逆,但依旧在父母的眼中不上档次,也吵过架,我扭着性子不肯接受他们的眼光,慢慢的也就默认了我的穿衣风格,我在他们眼里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智能手机的兴起,也让我的父母新潮了一把,他们置换了手机用起了微信,父亲母亲加了我的微信,其实打心里我是不想加他们微信的,如果他们看到我那轻狂的朋友圈,看到我那古怪的昵称,以他们的古板,少不得又是一番责备。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朋友圈设置成了父母不可见。有时他们从亲戚口中得知了我朋友圈里的近况,也会问我,我的朋友圈为什么在他们的手机里是一片空白?我只好随便找两个理由搪塞过去,心里责备又是哪个多嘴的亲戚这么爱多管闲事,顺便也把他们的微信屏蔽了。
如今看到大街上走着的潮男潮女,他们的服装,他们的发型,在我眼里虽说谈不上讨厌,但如果要让我尝试的话,我肯定会觉得十分别扭,在我眼中,他们的衣服实在谈不上有品味。是啊,我只比他们大五六岁,就已经有了代沟,那看着我长大的父母,他们又跟我有几层代沟呢?
我们这代人,是第一代接触互联网时代的人类,而我们的父母是工业农业社会中的最后一批人,时代的变迁,时代的冲突冲击着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他们渐渐发现他们熟悉的那套生活方式越来越行不通了。信奉现金至上的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出门不带钱包;从来都是实物交易的他们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在网购,难道不害怕被骗吗?他们现在的茫然和痛苦作为没有经历过大时代变迁都我们体会不了,但我们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来舒缓他们心里的茫然和痛苦。
现在我教会了我父母更加熟练的使用智能手机,我爸也成为了拇指族的一员,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了,他现在也像我一样沉迷手机,不可自拔。他发给我的文章,曾经我不屑一顾,现在我也会打开看一看,对于文章中的逻辑错误,我和他共同探讨,虽然达不成一致,但是也比以前没有共同话题的时候和睦了许多。至于我妈,我现在教会了她使用表情包,给她解释了很多网络用语和梗的含义,如今的她,再也不用“微笑””为我们的友谊干杯”等老年表情包了,时不时的也冒出一两句“潮话”,也开了自己的微博,现在的她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