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孩子还没做完作业,但和孩子商量后决定先去理发店。我准备好出门了,发现她不见了。
我心里急,知道她一向磨蹭。参考了橙子老师的办法,站在门口说,我准备好了,在门口等你啊。
娃在卫生间喊:我大号!
等了5分钟还没出来,去看了一眼,发现她居然坐在马桶上翻书。
真是没时间观念!自己的作业没做完也不放在心上!我心里更急,而且开始气。默默走回门口,在心里把正面管教工具卡翻了一遍,想起一张:使用正面的语言。(要说:如果你……你就能……,而不是说:你如果连…都不行,那就别想……)
我站在门口提高声音说:娃!如果你加快动作,我们就可以更快出门,更快剪头发,回来写作业,把该做的事情通通都做完,过一个顺利的晚上!
娃在卫生间提高声音回答:好的,妈妈!我马上就好。
然后她又说,她肚子有点不舒服,所以才一直坐在那里。
我表示了一下关心(应该也没啥事),她很快出来了,我们就愉快地出门了。
路上她又一次慢下来,我说:如果你能快一点的话……话没说完,她连声说哦哦哦,配合地连蹦带跳地跑到我前面了。
我们家通常的做法是,我负责站在门口抱怨和催促,她负责坐在马桶上委屈和不高兴,而结局就是,她动作变得更慢。也许这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反抗看似弱势,却很有力——它总能有效地进一步激怒我。或者,这不是反抗——任何一个人在指责声中都很难马上集中注意力努力纠正自己,更何况她是个孩子。总之,越催越慢,再催熄火。然后我们可能拌嘴,进入权力之争,也可能两个人都气冲冲的,整个晚上看对方不顺眼,并且在另外的问题上借题发挥地报复,让坏情绪愈演愈烈。
当我用正面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紧绷的神经就松了,负能量好像没有了。而她马上加快了速度,并抱歉地解释了原因,我也表示了理解。我们就这样绕过了一直以来的情绪大坑,直奔理发店而去了。
其实,就算娃听了我的话后没有那么配合,我觉得自己现在也能够保持平静了。起码我鼓励了她。在她内心力量的银行里,我又存进了一笔充满希望的存款。鼓励孩子的内心当然比控制孩子的行为重要。而鼓励虽然只是工具卡里的一张,却渗透在每一张工具卡里。52张工具卡,就是52种鼓励的方式,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