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寻找——从《彗星来的那一夜》谈起

《彗星来的那一夜》,据说这部影片很烧脑,为了挑战一下,我独自一人看了,看之前没看任何影评。My god,好算没留在晚上看,否则得吓死。

从头至尾其实看得脑子很混沌,过程中很晕,也有很多疑问,也解释不了。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心中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到尾声时很震撼,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部片儿能这么拍,拍成这样,着实是高人一筹。

影片的片名《Coherence》直译为《相干效应》、《相干理论》,在我国上映时为直观起见,翻译成《彗星来的那一夜》。影片的剧情是讲述了在彗星划过地球上空的一个夜晚,八位好友相聚共进晚餐。当晚,手机信号消失,屏幕碎裂,电力突然中断。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多维度的现实空间同时出现,每一个维度都有各自的房子和晚宴。局面开始混乱起来,他们试着用随机物品装进盒子里的方式来标记自己所处的房子,而其他维度里的他们也这么做了……于是他们开始质疑彼此的关系,质疑他们所在现实的本质……

我想顺着自己观影的思考分享一下对这部片的感想。

选 择

——但求每一次选择,都能问心无愧

当多维空间同时存在,我们都会被动或主动的为自己选择一个空间。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片中的Mike选择让自己留在这里,Emily选择走出屋子去寻找一个自己最想要的空间。即便是在这种错乱的时空中的选择,其实也还是基于人生的选择,都是对现实空间的内心投射而选的。

Mike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因为她的妻子对他说:“无论如何,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更爱眼前的这个你!”她的妻子这样说,很明显是已经知道了空间已经发生了变换,或是人已不知是否还是她的Mike。但是温柔而豁达的她一定很爱她的丈夫,所以她很珍惜与Mike的感情,不论世事变幻,哪怕是时空和人都已偷换,她依然爱眼前的这个人。毕竟他不论是谁,都是Mike,而不是其他人。

Emily要走出屋子去寻找,是因为她面对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和捉弄,真诚、努力的她总是很受伤。她呕心沥血创作出的艺术剧本,努力塑造出的艺术角色在上演前被人替换掉,而让她当替补,骄傲的她不能忍受这样的安排,毅然拒绝了。世事捉弄,后来第一演员未能登台,替补人选在上演前获得了这个角色,演出非常成功。这是让Emily难以释怀的一件事情。还有就是她的男朋友和前女友纠缠不清,也让她很烦恼。她需要重新梳理和选择,所以她一个人释然地走出了屋子。

其实人生中,我们不都面临着无数个这样的选择吗?只不过我们的选择发生在人生中的某一个时段某一个阶段,每一次的选择,下一段的故事都不可知晓,所以每一次的选择都有风险。人生本就如此,选择本来就是悲喜相加,我们无法拥有最完美的选择,因为每一次的选择都有取舍、有得失。我们总是陷入自我意识的冲突与矛盾当中,所以总在结果呈现时,陷入对自己生活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幻想中。

因此在这部片中,导演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可能,让彗星的来临把我们曾经的每一个选择以多种可能的结果在不同的空间里得以同时呈现出来。于是,我们看着自己曾经的选择如果是做了其他的决定,人生将以怎样一种结果呈现。于是,我们多么希望,那个做出了最好的选择的结果如果能属于自己该有多好!

其实,所谓的痛苦,就是痛惜自己所失去的,而所谓的幸福,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但求我的每一次选择,都能问心无愧! 

寻 找

——不论找寻到哪个空间,最终要找的都是那个要做的自己

就在女主Emily开始走出屋子时,月光洒在她脸上,音乐缓缓流淌,整个世界仿佛都打开了。但整个世界却是那么的安静,只有她在这无数个时空错乱的空间里无悲无喜地寻找。那一刻的画面寂静无声,很震撼心灵!

其实安静的是她恍若隔世的心。在慧星来的这一夜,曾经无数的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空间突然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让人随机地在这些空间里出现。每一个从这个暗黑区域里穿过的人们,都被随机地分布到了任意一个空间。因为众多空间的交错,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回到当时的自己所处的那个空间了。因为Emily要寻找,所以她一次次地从这个黑暗区域里穿过,让自己随机地在一个个空间里切换,想要找寻到她想要的那个空间,和她想要的那个自己。

因为时空已经错乱,所以她每一次的穿越,都是一次自我迷失,每一次的闯入,都是一次自我发现。但是处在这个空间中的人,有的人已经觉晓,有的人还不知晓。她从黑暗的外面透过窗口看着每一个灯火通明的房间,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自己,一个一个,每一个空间都是一样的混乱和争吵,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她轻轻地走过,没有悲伤,没有喜悦,没有惊诧,没有害怕……

一如我们在现实中的找寻,身似飘萍,心似白云,向往的都是大海与蓝天。那个不因所困之身而追求的自由之心,不论找寻到哪个空间,最终要找寻的都是那个要做的自己。

人 性 

——只有无愧己心的选择,才能无怨无悔!

Emily不停地寻找,终于看到一个窗内其乐融融的场景,每个人都没有被打扰,每个人都充满了快乐和祥和,惬意地享受着美好的晚餐和聚会。她找了那么多空间,只有这个是秩序井然的,这里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人们之间的关系都是融洽的。所以她想留在这里,因为这个空间有她追寻的美好与平静。她默默的看着,但我却看不见她脸上有任何的羡慕和欲望,因为她只是想要给迷失的自己找一处安放的空间而已。

可是这个空间里已经有一个“自己”,于是Emily为了让自己留下,从来连他人都没伤害过的她,却残忍地选择了杀害这个空间里的“自己”,让自己取而代之。这就是人性!因为不论有多少个空间,多少个自己,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版的那个“我”,都会觉得“我”在这所有空间中占有绝对的主导,这就是为什么最后善良的女主,为了找寻到自己认为最完美的空间而选择了杀掉“自己”。

可是,这个空间里已经不知道有几个“自己”。第二天早晨,彗星已经划过,空间已经回归到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不知道是被她打晕的“自己”醒过来了,还是另一个“自己”给男友打来电话。最后画面定格在男友难以置信的眼神和Emily失魂的脸上。

如果是我……

如果是我来写这部影片,我将把结局定格在Emily发现那个其乐融融的空间上。这将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无数种可能都有可能发生。是选择留下,还是伤感的离去?是就这么一直看下去,发现每一个自己,还是一直寻找下去?是选择和自己和解,还是杀掉自己?或是放逐自己到任意一个空间,只要自己是自己就好?……我相信这样的结局留下的空间会更多!

所以,无论影片引发多少追问和释疑,最终拷问的都是人性深处的东西。不论结果如何?所有的选择,都会投射到心里留下印记。所有的所作所为,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不论伤害的是别人还是自己,自己都会成为那个受伤的人。即使Emily成功地让自己留在了这个空间,所发生的事情都不可能从她的记忆深处消失掉、遗忘掉,她的人生也不会回到完美的初点。所以,只要是无愧己心的选择,就是无怨无悔!


 这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第一遍后的最真切的感受,虽然过程中很多没懂,但是理解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

有了自己不受干扰的解读和判断后,我看了大家对这部片子的讨论,几乎全部都是在释疑。我回头再看,原来影片中有太多的细节都只是看似无关紧要地交代着,但是其实所有的话语、动作、物件没有一个不是在交代着剧情的演变,真是太神奇了!

问题是,可能我们无论怎么答疑解惑,看完这部片子后,你对它仍是无法评价,因为内心还有疑问,你貌似看懂了,却仍是茫然懵懂。不论你看懂多少,你都在一边为自己的释疑沾沾自喜时,一边却又满是狐疑。

整部片子80%的场景都在一间屋子里,但观影的观众内心却已经延伸到了无数空间。整部片就8个人物贯穿始终,但每位观影者看了都会代入思考。

一部好的片子就是,有太多的内容在片子之外,永远有解不完的谜。永远的看似有逻辑可寻,却又没有寻到最完美的答案。

感谢这部影片带给我的!

这部片儿是怎么拍的,我们来补一段导演的访谈,非常有趣,可以帮助理解本片。下面是导演和编剧James Ward Byrkit接收访谈时的对话。

Q:《相关理论》这个点子是怎么来的?

A:当时,身无分文的Alex Manugian和我站在我的客厅,想着:“我们该怎么拍一部区别于成千上万独立电影那样讲述庸俗关系的电影呢?”于是最后,我们想到了这个多维现实世界的概念。但是,我们足足花了一年的时候,来设计剧本、绘制人物关系,并让他们紧扣主题。

Q:那么关于选角,你是如何决定这几个角色由谁扮演的?在拍摄之前,这些演员彼此认识吗?

A:他们都是足够信任我,即便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即便没有剧本,也会来到我家的人。不过他们彼此并不认识。所以,当晚他们就这么来了。我说:“准备为八个你未曾蒙面的人做一只鸡。”然后,他们在全都抵达我家的五分钟后,就开始融入角色,变身成相识多年的老朋友、老情人或夫妇。

选角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在片中扮演Amir的AlexManugian和我一起写了一个大纲,再花上几周的时间,拿着一些我们能够叫得动的演员朋友和联系人的照片,讨论着:“谁看起来像是一对夫妇?谁看起来像是朋友?”

Q:在影片拍摄时,你们都向演员交代了哪些信息?

A:我们一共拍了五个晚上。每一天,每一个演员都会拿到一张便笺纸,上面列了他们当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条件和行动目标,如“如果发生了某某情况,你就要做某某事”或者“今晚设法离开这间房子”等。他们不知道其他人要做什么,所以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刺激。他们对即将发生的碰撞、断电和意外状况都毫不知情。

Q:除了断电之外,演员们还有没有什么时候被吓了一大跳的?

A:任何时候。他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着什么,他们不知道那些荧光棒有什么含义,他们也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争吵。我当时就是想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哪能预料到什么事儿呢?”

Q:那他们知道电影的基调和主线吗?因为剧情很快就从一片和乐融融的气氛中急转直下了。

A: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告诉他们具体的角色设定的原因。我只是试着告诉他们:“在一群自以为是的北加州白人的晚宴上,最最常见到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如果全都说透了,他们就会想着如何演绎这群超现实的角色,这样反而不自然,不够吸引人了。

Q:所以,你们其实只要不断吓唬他们就行了,是吧?他们在拍摄阶段的最后有真正被吓到吗?

A:当然了。第一晚是他们最害怕的,因为当时突然断电了,而且又有敲门声。当字条出现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好吧,这真是一间恐怖欢乐屋。我们并不是在做一个即兴的实验,而是被关在了一个专门为我们设计的恐怖欢乐屋中。”而当他们发现外面还有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恐怖欢乐屋在等着他们的时候,他们着实很兴奋。

(做演员真不容易,没剧本没台词,还要被关小黑屋,外带丢个小纸条给你告诉你,你就是这个角色,然后就开拍了,这要有多强烈的代入感啊,还要各种被拉电、莫名敲门声,这导演真牛!) 

Q:你构想过影片确切的结局吗?

A:大概有一个想法。我们能确定的是,这是一个关于Emily的故事,而且得是一个主角逐渐浮出水面的故事。我们希望在一开始,大家觉得是一场群戏,不确定谁是主角。当然,如果是第二次看的话,那就一目了然了,从第一幕就可以发现,一切都是关于她的。另外,我们也确定Emily必须得经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并得做出关键的选择。

我们有想过一个版本的结局,就是她和最后世界里的Kevin在一起了——即便他不是原来的那个Kevin,他们也决定欣然接受这样的结局,他们一边看着彼此,一边说:“那就……这样吧?”不过现在的这个结局看起来更真实一些。毕竟你选择了暴力,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下面我们补一下片中“薛定谔的猫”的理论背景。

在具体学习这个理论前,我们先看一段概述:

《相干效应》(Coherence):很多网站都把这部电影翻译成《彗星来的那一夜》,其实那样的意译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但是根据原文,并且为了更好地解释故事,笔者在文中还是采用了直译《相干效应》(或《相干理论》)。因为影片的主题跟量子力学理论有关,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量子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或简称“退相干(decoherence)”,而这个概念里最常用到的例子就是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Erwin Schrödinger's Cat)”。当然,对于这一概念,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诠释,笔者认为其中跟影片比较相关的诠释被称为“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或缩写为MWI)”:“按照多世界诠释,当盒子被打开后,猫的活状态和死状态都仍旧延续不断,但彼此之间发生了退相干。换句话说,当盒子被打开的时候,观察者和猫的纠缠态被割离为两个分支:观察者看着盒子里的死猫,和观察者看着盒子里的活猫。但是由于活和死的状态发生了退相干,它们之间不会出现有效的信息交流或相互作用。当观察者打开盒子之时,观察者会和猫发生纠缠。对应于猫的活状态和死状态的观察者状态因此分别形成。每个观察者状态与猫发生了纠缠,所以‘对猫状态的观察’和‘猫的状态’彼此相互对应。量子退相干保证了不同的结果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摘自《维基百科》)现在,我们再来结合影片探讨一下。影片认为,现实是充满无数个平行世界的,但由于“退相干”的缘故,这些平行世界之间不会出现交集或互相作用。然而,由于彗星这一特殊条件,平行世界之间产生了短暂的交集甚至互相作用,因此才有了整部影片所讲述的惊悚一夜。也就是说“退相干(decoherence)”在那一晚变成了“相干(coherence)”。这正是影片的标题,也是影片的主题。

好了,现在我们具体来学习“薛定谔的猫”这个理论吧(来源:360百科)

基本概念: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著名思想实验的名字,它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真相 :粒子的某些特性无法确定,直到测量外力迫使它们选择。整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剩下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但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猫到底是死是活都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测量”具体情形才能知晓 。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状态,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这项实验旨在论证怪异的量子力学,当它从粒子扩大宏观物体,诸如猫,听起来非常荒谬 。

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就像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 。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 。

理想实验: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噩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学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地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粒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地活着。

这个理想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检测器-原子-毒药瓶”这条因果链,似乎将铀原子的“衰变-未衰变叠加态”与猫的“死-活叠加态”联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时既死又活!难怪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听到薛定谔猫佯谬时说:“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

深刻意义:

一只猫同时又是死的又是活的?它处在不死不活的叠加态?这未免和常识太过冲突,同时在生物学角度来讲也是奇谈怪论。如果打开箱子出来一只活猫,那么要是它能说话,它会不会描述那种死/活叠加的奇异感受?恐怕不太可能。换言之,“薛定谔猫”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反对量子理论中的二元解释以及统计解释。

薛定谔猫佯谬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量子力学的观测?观察或测量都与人的主观有关,而人在箱外,所以必须打开箱子才能决定猫的死活。谁都知道箱中猫的死活是由铀的衰变决定的—衰变前猫是活的,衰变后猫就死了,这与是否有人打开箱子进行观察毫不相干。所以毛病出在观测的主观性上,应该朝这个方向寻根究底。

微观的观测与宏观的观测有所不同。宏观的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没有什么影响。俗话说,看一眼总行吧。意思是对所看之物并无影响,用不着担心。微观的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有影响,会引起变化。以观测电子为例,要用光照才能看见,光的最小单位光子的能量虽小但不是零,光子照到被观测的电子上,对电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微观世界中看一眼也会惹祸!

量子力学认为,观测的结果使得被观测对象的状态改变了:一个确定态从原先不确定的叠加态中蹦了出来。再追究下去,观测无非是观测手段(如光子)与被观测对象(如电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并不一定与观测者联系起来,后者可以用检测器之类的仪器代替。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物理学家终于认识到:在由叠加态到确定态的转变中,观测曾经扮演的角色应该以相互作用来代替,这样不仅更普遍而且更客观。具体到薛定谔猫佯谬,就能将人的主观因素完全排除——猫的死活不是由人开箱看猫一眼所决定的。

读者会说:“不就是一只假想的猫吗,让霍金开枪打死不就完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否则许多物理学大师就不会那么孜孜以求了。薛定谔猫佯谬衍生出更深刻的问题:大量原子、分子所构成的生物与这些微观粒子遵从的量子力学规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具有实际意义。例如,自我意识的机制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有人认为可能与量子力学或者更深层次的微观规律有关。再如思维过程中的“顿悟”,会不会与前述之“一个确定态就从原先不确定的叠加态中蹦了出来”有关呢?可能有关的还有:生命的起源、物种的变异、光合作用的机制……如此等等。总之,生命的秘密和思维的奥妙不可能与量子力学的规律无关。这就难怪薛定谔后来转而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了。1946年他写出了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书,提出了一些很有创见的观点。遗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那可怜的箱中之猫依然生死不明。

“薛定谔猫”是被作为质疑量子力学的极端例子提出来的,但围绕着它一系列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其寓意是十分深刻的。一方面,薛定谔猫为我们提供了从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的范例,使人们充分领略到退相干过程的基本物理含义,并寻求比量子力学更基本的底层理论;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能够在特殊的条件下,制备出各种各样薛定谔猫态,使得量子力学适用的领域,从微观直接延伸到宏观,其进一步应用有可能发现新的、更宜于实际实现的量子信息载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