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我几乎每天都能读到这样一类文章:写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写作取得一点成绩,如日更坚持了20天、50天,一篇文章的阅读量破万,公众号粉丝一日增加几百、文章被某头条号采用并被多家大号转发等等,迎来这种写作愉悦之后,本应能激发创作激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不,然而有的简友并非如此,他们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竟然有一段时间再写不出好的文章来,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文章阅读量少、点赞不多,评价不高甚至出现差评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写作素材枯竭,再写不出东西的现象,为此感到闷闷不乐、苦恼甚至寝食难安,再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有的还怀疑自己不是写作的料,选择写作是个错误的决定,萌生放弃写作的念头,不知怎样突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在生物医学方面有一个“不应期”的术语,原意是指生物对某一种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再给予刺激,也不会发生反应,一般称此期间为不应期。我想把这个“不应期”的术语套用到写作上来,本文开头所述的这种情况就可称之为写作“不应期”。
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出现写作“不应期”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因为写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从文章或作品的构思准备,到素材收集、提纲拟定、再到写作、然后修改完善、最后出版发表,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没有坚定的毅力和耐心,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疲惫感。特别是初学写作者包括一些以写作为职业的人,如作家、记者、秘书等,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能得到读者、领导或者社会的认可,而屡次被重写、退稿、否定,就会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当然也有些作者,通过努力写出了一些文章或作品接连发表,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就有点飘飘然的感觉,产生自满和骄傲情绪,这种满足感也会导致写作“不应期”的出现。
虽说写作“不应期”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如果不引起重视,不正视它,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对写作者来说也是不利的,有的会使这个“不应期”渺渺茫茫,遥遥无期,有的甚至因此渡不过“不应期”这块沼泽地,半途而废放弃写作。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这不期而遇的写作“不应期”,尽快走出沼泽地,度过“不应期”,步入稳定写作的正轨呢?在这里提供四招供正在或即将步入写作“不应期”的写作者参考。
端正心态。心态决定事情的成败。度过写作“不应期”需要积极进取的写作心态。首先是要有纯洁的写作动机。就写作而言,有的人是职业需要,如作家、记者、文秘工作者等,写作就是他们的工作,写好作,就是好好工作;有的人是个人爱好,为了充实生活;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如出版自己的作品,成为作家;有的则直言要通过写作赚钱,实现财务自由等等。不管处于什么目的,写作者都不能被功利主义抢占主导地位,若纯粹为了名和利,就有可能走入歧途,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或方式,想走捷径,那是很难成功的,因为那样一旦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怪圈,在写作“不应期”的沼泽地里难以自拔。同时积极的写作心态,也是自发自动坚持写作、坚持创作的内在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写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加吸引人、感染人。
培养习惯。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和心血来潮就能创作出惊天动地、流芳百世的作品来,需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作风,坚持不懈的努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写作目的,都只有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于生活中的固定行为方式时,才有可能真正成功,并获得应有的回报。写作者必须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自发自动地写,扎实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不畏困难,排除万难,专心致志。互联网时代各种诱惑和干扰,随处可在,随时都有,写作者必须经得起诱惑、不畏干扰所困,才能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当然,写作需要一定的创作环境和写作条件,这也是培养和保持写作习惯的基本保障。简书上在日更的写作方式,就是为了培养写作者良好的写作习惯。其实,在简书上日更并不难,每天只需写作100字以上,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制,想写什么就可写什么,而且一幅图片可以计算50个字。况且现在手机随身带着,随时随地可以写作,不会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坚持日更,主要还是没有养成习惯,没有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人总说忙起来有时会忘记,那可以设置闹钟提醒,起初一次不行,设置两次嘛,再不行就设置三次,时间长了,习惯就成为自然了。当然,不能日更,并不代表没有写作习惯,就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严格要求。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严格要求是写作者写出好的作品的前提和保障。严格要求,就是要强化时间管控,克服拖延症,消除懒惰,按时完成写作计划。严格要求既要体现在写作行为上,更要体现在作品创作质量上。写作是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要认真对待,从严要求。从选题、构思、素材收集积累、提纲、布局、文风、逻辑、追求作品数量,而应在写作基本功上下功夫,在作品质量上下用劲,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
增强活力。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得到读者和社会的认可。而好的作品必须充满活力,需要有正确思想、有丰富内容、有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打动读者,粘住读者。作品的活力来源于作者的活力,而作者的活力则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读者,来源于自身的修炼。社会是个大熔炉,作者只有深入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发现真善美,才能掌握更多鲜活的写作素材,让自己的作品真实反映社会现象,为社会发展增添活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五彩斑斓,让自己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才能把所见所闻跃然于作品之中。作者也只有深入读者,到读者之中去,深入了解读者真正的需求,了解读者的喜怒哀乐,把握读者的所思所想,才能用心用情写出读者喜爱、鼓舞读者士气、让读者也充满活力的作品来。要写出活力四射的作品,还需要作者不断学习,持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创新思维,让自己的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高品质、高质量的作品。
写作需要循序渐进的态度,需要持之以恒的习惯,需要从高从严的要求,需要魅力四射的活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吧,尽快越过写作“不应期”,黎明即将到来,曙光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