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海绵宝宝”的作者去世了,有点失落,海绵宝宝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小时候爸妈常不在家,陪我的是电视机和海绵宝宝。
我曾经学唱它的片头曲,每个去上学的早晨高唱着下楼,直到邻居向我爸提出我扰民太甚。现在大二的我的行李箱仍然是印着海绵宝宝的大黄箱子,虽然有点难为情,但还是舍不得换。前两天才刚刚在朋友圈发,要把海绵宝宝再重看一遍……
“小时候不理解章鱼哥为什么这么丧,长大后不理解海绵宝宝为什么这么开心”
重看《海绵宝宝》时,突然发现曾经令我们讨厌的章鱼哥,越来越像自己。他内向,喜欢独处,经常耷拉着眼皮,一副丧模样。工作草草了事,对世俗毫无兴趣。最开心的是躲在家里玩儿艺术,然而只是个不得志的艺术家,大多成就源于自恋。这个他充满矛盾感。他鄙视傻开心的海绵宝宝,认为吹泡泡、捉水母是非常low的游戏,却又忍不住偷偷地玩儿,笑得十分开心。他嫌弃海绵宝宝太粘人,不想跟任何人做朋友,却又经常感到孤独,在海绵宝宝离开时大哭,思念他。
他像许多都市青年。社交障碍,自我掩饰,不懂得表达,只好用自恋填补自卑,用抗拒和回避维护自尊的姿态。但在许多撑不住的瞬间才发现,我们是如此需要爱。更需要放下无聊的体面,像小孩子一样玩儿一场。只可惜我们身边并没有不离不弃的海绵宝宝。我们只是章鱼和章鱼,全是触角,却始终碰不到彼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