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后(四)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越多,反而会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这些选择看起来各有优缺点难以取舍。
前几年我刚买了新房子,积蓄都花的差不多了,为了省钱,很多东西都自己挑选。比如为了选一副合适的窗帘,跑了窗帘市场七八次,耗时一个多月,最后挑花了眼,人也疲惫不堪,选出来的窗帘挂了没多久又在后悔,颜色浅了挡不住阳光,料子太厚拆洗困难……
装修个房子折腾了大半年,人人累到内伤吐掉至少三升血,算了一笔账,或许节约了三五千,但耗费的时间成本以及精力成本,同样时间里的单位产出,自己原本可以赚个三五万的,对比一下真不值得。
有一次看某篇文章介绍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的衣橱,里面挂满了同样款式和颜色的衣服鞋子,深有感触,避免了选择,也就节约了做选择题的时间。当然我还做不到全是同样的衣服,但养成隔一段时间就丢掉一批再也不穿的衣服,用去年流行的词来说就是断舍离。
为了搞清楚人们对多种选择困难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丹·艾瑞里和耶鲁大学的申吉英教授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房门游戏”实验。
“房门游戏”的规则是:电脑屏幕上有红绿蓝三道颜色不同的门,每点击打开一扇门,都会随机得到1到10美分。每种颜色的门设计得到的钱金额有大有小,限定每个人有100次点击机会,游戏目标是统计100次点击之后累积获得金钱总数最多。
实验结果本应该证明一件事,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比如这个实验的目标是赢钱最多),我们都会去追求最佳结果(找到的钱最多的那道门,并一直点击到最后),但事实证明,人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受干扰。
按理说,每个实验参与者都应该明白,要想获得利益最大化,应该尽力去寻找到得钱最多那扇门,并一直点击它。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得知绿色的门每次点击得到的金钱都比红色和蓝色的门要多,这个时候把规则改成如果其中一扇门连续12此不点击就会永久消失,奇怪的结果出现了,参与者们开始不受控制的开始疲于奔命,总会在每一道门快消失时去点击。
这样做的后果是,100次点击后赢得的钱比单独选择任意颜色的们一直点击要少15%以上。这个实验和我之前装修时的结论完全吻合,得不偿失。
后来实验规则又有所变化,点击一扇门需要消耗3美分,意味着如果你选择点击其他颜色的门,不仅会失掉一次赢钱的机会(机会成本),还会付出直接的金钱代价,但实验参与者们没有丝毫改变,他们依旧努力的保住每一扇门。
甚至,后来在实验开始前,明确的告知参与者们每扇门最后可以赢得多少钱,结果还是没有改变。顺带说一句,这些参与实验者都是麻省理工大学的精英们,被誉为最聪明最优秀的年轻人们。
终极实验来临,所有的门都带有复活功能,也就是说,12次不点击,这些门会消失,但还在,只要你一点击这些们原来所处的位置,门就会出现,但同样要消耗一次点击机会。按理说,你不去点击,并不会影响你的收入,但实验参与者就是见不得这些门消失。
嗯,写到这里,或许你自己都留意到了,我们的手机已经变成了实验中的“门”,哪怕没有铃声响起,哪怕没有任何需要用到手机的地方,我们依旧会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点亮屏幕,看一下微信或者其它APP,这就是人类的非理性冲动。
信息化社会让我们今天的选择多到眼花缭乱,反而让我们难以专注的去做一件事,表面上看我们每一天都忙到脚不沾地,实际上每件事都做得很肤浅。精神分析和社会理论家埃里希·弗罗姆1941年出版了一本图书《逃避自由》,已经指出现代民主制度下,困扰人们的已经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
所以,在这个时代要想脱颖而出,首先应该做的,是果断关上那些应该关上的门,尽管看上去,每扇门都能够通向我们想要的未来,每到门里似乎都装着我们的梦想。我们和某些人之间的关系之门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无法维持所有的人际关系,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PS:昨晚回家太晚,写完文章超过12点了,所以今晚2篇文章一起发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二条《铁道飞虎》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