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沈园和青藤书屋,我们何时再见|城市慢游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字王小马儿,图片网络精选


今日听的一个写友说起,正在写九年前的一次旅行记忆。

我也想到,完全可以写记忆中的慢游,循着记忆再去当地走一走是别样的味道。

说起绍兴,记得是在2004年年初的一次旅行,地方不远,约上好友很快就确定行程出发了。在新年里的第一个月里,那次慢游,记忆最深的大概是两个画面。

一个是在沈园,将近900年前,陆游和被迫分开的表妹再次相见的地方,那次见面让陆游感伤不已,写下了钗头凤,是怀念两人感情的著名词作。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和表妹原来伉俪情深,无奈母亲棒打鸳鸯被迫分开,七年后再次相见,表妹已是他人妇,陆游感慨良多,写下这首词。

沈园正是他们七年后邂逅的地方,这首词也被提提写在沈园的园壁上。

这首词郎朗上口,充满怀思,遗憾和情感。


那次去沈园,正是冬日萧瑟,只见枯树枝指向半空,还有一些鸟儿飞过,耳边阵阵古琴声,整个园子仿佛都在为这段感情呜咽悲叹。而园壁前,看见一个年轻人正为身边一群人讲述这个故事,旁边的一位女子落下来泪来。

那青年讲地声情并茂,好像让人感受到当时情境。其实他是一个导游,带着台湾朋友来到这个景点,讲述那个历经经900年的故事,他诚挚的讲解带回到那个时间环境还有人的心境。

当你充满诚意地讲述,我们就真诚地相信,活在当下。这是沈园的故事以外我的收获。

还有一个场景,记忆深刻,那是离开绍兴前去书画家徐文长故居青藤书屋的画面。

记得在绍兴,一直找青藤书屋,却遍寻不着,于是只能带着遗憾踏上归途赶火车,却正好看见车窗外四个大字-青藤书屋,犹豫片刻我和伙伴就下了车,说去就去。大不了等会儿迁票回家。

为何那么执着青藤书屋,只因刚刚看过谢君豪的电视剧版徐文长传,徐渭徐文长是明朝才气纵横的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文学家。八次乡试均未中举,后担任胡宗宪幕僚,施展军事才能,又终不得志。徐渭曾发狂自杀还曾入狱,晚年贫病交加辞世。

命运多舛,但作品颇丰,他的书法是气势磅礴的狂草,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苍劲书法,书画如人。

他的打破常规,尽管命运多舛,却一直不肯低头,在书画中表现,生活中不断寻找新的机会施展才能。尽管晚年凄惨甚至疯癫惊世骇俗,他的才气却是有目共睹。

再看青藤书屋,这个小小的纪念馆,早已看不出徐文长的风采,只有那一幅幅画作和书法展示主人的气势。纪念馆里的一位老先生看我们专程前来,很是高兴,热情为我们讲解徐文长的生平和他的画作。可惜九年前的经历,时间一长,忆淡了,只记得老先生的热情,还有那透着不甘命运有气势的书画。

纪念馆的屋前有一棵老树,据说就是青藤书屋的由来,青藤老树沉默不语,只不知是不是当年那棵倔强的树了。

我和朋友,穿越五百多年来到这个院落,似乎能感受当年年少的徐文长发奋图强想要改变命运的样子。

只见冬日的天空居然有阳光洒落,仿佛告诉我们,哪怕是冬天,阳光终于还是会来了。

在绍兴,我和朋友饮过黄酒,穿过戏服,拜访兰亭,去东湖划船,然而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个有人落泪的沈园,还有差点错过的青藤书屋。

如烟的历史往事,在旅行中穿越而来,让我们心怀戚戚,又对未来充满期待。庆幸当下,我们可以对生活有更多自己的选择,在历史的洪流中实现一些自己的价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谢西九 出游绍兴期间,我正复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推崇词之意境胜于格调,言之凿凿,仍要有“意无穷”方为...
    谢西九阅读 10,123评论 112 141
  • 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 想必很多人知道大禹,却不知大禹陵在哪? 那么兰亭呢?曲水流觞,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
    孤隐东坡阅读 4,862评论 0 1
  • 今天睡了懒觉,没有起来跑步,整个人都懒懒的。 追了一天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 有对自由天空的向往,有对英雄力量的崇...
    三月也人阅读 1,040评论 0 1
  • 《圓桌派》有一集對“師徒”進行的討論,裡面提到諸如郭德綱師徒等社會事件,不由得對此進行了思考。第一次接觸到師徒這...
    鸟琴y阅读 1,235评论 2 0
  • 咏海棠 题记:腊月未已,庭前海棠树已缀满花苞,观之欣喜,是以记。 海陬云客度湔江 无意春君追雪忙 峨岭厌看山松碧 ...
    巴特尔邱阅读 3,101评论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