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尝槐花好味道
春天的气温总是很随意,忽冷忽热,春天的生命却很执着,无论是冷冻彻骨的寒风,还是炙烈的骄阳,都阻止不了它重返的脚步,哪怕没有一场邀约的细雨,它们都会如期而至,一到时节,各种姿态,各种色彩的花啊、朵啊的均争呈纷涌之势来争香斗艳。
粉的,红的桃花、杏花;黄的迎春、蒲公英;白的梨花、果花和槐花;各种色彩的月季铺天盖地抢在城市的街道上,提醒着行人季节的更替......。
中国劳动人民很智慧,不仅体现在坚韧的耐劳精神,还体现在浪漫的情怀。比如在花花草草的利用上,无论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都可用来装点生活,有的入眼,有的入药,有的入菜。于是这春天里缤纷的色彩除了来抢夺世人的眼球,还纷纷来装点人们的餐桌,比如灿黄蒲公英与莹白的槐花。
五月假期,与三五友人结伴近游,不仅赏了满枝槐花的秀丽,饱了眼福,还采了开得饱满莹白的槐花,做了各种吃食,上了我们的餐桌,这过程便是运用了劳动人民积累的智慧,体现了槐花的食用价值。
安静的槐花一穗穗挂在枝头,遇风荡漾,白的花由绿的梗连接,密集的区域像极了串串珠帘。
似帘的槐花
槐花上餐桌,这一系列活动在欣赏之后开始,先将盛开的槐花摘下来,这是首步精细活儿,会为后期的几个步骤节约时间与精力。
一朵朵的采摘下来,干净,精致,都带稍许绿色的梗,无其他渣质,无需二次挑检。
摘花儿得精细,投入,也有点儿像喝茶、念经,可当作修身养性的活儿,满心只有一个念头,手上只有一件事儿,就是要仔细的将每一朵花都整齐的摘下来,让它们安安静静的躺在篮子里,当然有人说,总是要吃的,那么讲究做什么,本人以为,讲究是一种态度,每一个细节讲究起来,整体必然也是讲究的,吃槐花儿这事儿,每一个步骤都是在享受,而非最终咬到参了槐花的吃食那一刻。
摘好的槐花
槐花是个原生态的植物,给摘来捡好的槐花沐浴是必然的,将这些沐日月精华,汲取大地雨露的花朵与世俗的生活融合,沐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从中午回来一直到晚上去烹调,它们都是在水里泡着的。
沐浴中的槐花
槐花的做法有好多,比如能做菜,能做饭,能做茶,但在智慧欠缺的本人手中,它们可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做了两种吃食。槐花拨烂子与槐花饼。
拨烂子这种吃食只是一种本地叫法,他是山西面食的一种,太原叫拨烂子,有的地方叫块磊,其他省市也有这种吃法,叫法都不同,有的地方叫蒸菜。
其实就是将各种菜裹上面,如萝卜、土豆、豆角、芹菜叶等。然后放在锅里蒸,蒸好再和上其他青菜一起炒,当然也有肉炒,鸡蛋炒,豆芽炒等,随各自口味了。作为蒸菜的话,可能就省去了上锅炒的环节,直接上桌的也很多。
本步骤是将先好的槐花沥水后裹上面,本次为了不同的口味,用两种面来做,一种和雪白的小麦面,一种是金黄的玉米面。
裹了面上锅的槐花(雪白的小麦面与金黄的玉米面)
裹面后的槐花上锅蒸,二十分钟到半小时便可以出锅。
蒸熟后的槐花
如果想炒了吃,配了青菜直接上锅就是,如果让我炒的话,我会选择颜色的搭配,绿葱叶、韭菜之类的绿色或是红萝卜丝之类的鲜色是首选,炒熟后装盘特别漂亮。
第二种美食是饼,第一次做槐花饼,出来的饼惊艳到了我,上平底锅烙出来的饼透着丝丝金黄,而原来连带着梗的的槐花的筋络,经锅里出来,形成成了翠绿的脉络,在整张饼上盘绕,说不出的美感。
做法也很简单,在沐浴后的槐花里放几个鸡蛋,和匀溜了加面,因为加了鸡蛋,增加了粘度,那加面继续搅匀,应该像平时我们做其他面饼的程序了,做成想要的形状上锅烙就行,当然口味随己,可加糖,可加盐,也可像我做的一样,保持原味,体会槐花的清香。
烙好的饼(没加任何其他的青菜,饼上的翠线全是槐花的脉络,生的时候只看到白色的花)
有了这次活动,便感觉整个假期也美好了起来,其实生活中的美好是自己营造的,生活没有定式,便由了各自的性子去填充各个细节,从而形成人生的各种乐趣,如此简单的活动,相信大家会去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