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年头居然有人还相信《易中天品三国》的,只好拿出来吐槽一下。
首先呢,我觉得易中天的三观和我的三观有很大出入。
最大的一个言论就是他的“政治问题说”。他洗白那些乱臣贼子的观念离谱的很。在他说到谯周这个人时,他说谯周虽然背叛了蜀国,可他道德优良。并且说出了一句惊人的台词,大致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国古代很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强行把政治问题归咎于道德问题是迂腐之见。“政治立场出了问题,不等同于个人道德出了问题。”
这个观点,和日本的“重小礼轻大义”如出一辙。“我不贪财,我不好色,我不虐待百姓,我不陷害同僚,可我背叛国家,我通敌卖国,但是我仍然是个正人君子,大人之儒。”
第二呢。就是他为曹操洗白的那个著名的言论?
易中天:“鲁肃是君子吗?当然是。鲁肃早就说过汉室不可复兴,鲁肃是君子还是小人?荀彧是君子吗?当然是。那君子为什么要帮助坏人呢?”
“君子为什么要帮助坏人呢?”这个问题我可没法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易中天也没法回答吧。
我也想这样询问易中天。
“刘禅是不是昏庸无能。”
“是。”
“诸葛亮是不是无双国士?”
“是。”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去辅佐明君呢?”
“吕布是不是暴戾?”
“是。”
“陈宫是不是君子”
“是。”
“君子为什么要帮助坏人呢?”
“孙权晚年坏不坏,恶不恶毒?”
“恶毒。”
“陆逊是不是正人君子?”
“是。”
“那陆逊为什么不背弃他呢?”
“司马昭坏不坏,是不是奸臣?”
“是。”
“他的妻子文明王皇后道德品质好不好,贤不贤德。”
“贤德”
“那文明皇后为什么要跟着司马昭又对他毫无怨言呢?”
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又怎么知道,这个问题只能穿越过去古人了。再说易中天举的这个例子实在不好,拿荀彧来举例子,然而事实是荀彧恰恰是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曹操所杀害的一个人。
结合易中天之前的一些言论,实在前后矛盾。易中天给刘禅洗白的时候说:“历来贤明的君主面前,谁没个小人”。之后他又开始抹黑了法正:“有人就说刘备身边的那个法正就是个小人。”法正还小人?那黄皓是什么?
且不讨论法正是不是小人,接着易中天的话反着问。
“贤君身边为什么会有小人呢?”如果奸雄身边不可能有好人,那么贤君身边为什么会有小人呢?
易中天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第三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中,曹操的政治资源最差。我觉得不管看过《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曹操的政治资源比刘备差?
第四就是所谓的士族论。
自从易中天说了所谓的士族论,三国的失败其实都是士族上位的必然结果后。各大营销号,某些学者,都开始鼓吹士族论,什么寒族士族斗争论,变相扯一下魏晋玄学论。
这年头,洗白的方式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问题。隋炀帝造京杭大运河,造福了后代百姓。武则天设计陷害王皇后,那是打击了关陇士族,使得寒族可以出人头地。连曹操杀孔融也要扣上一个打压士族的美名,什么罪在当世,功在千古。
按照易中天的言论,曹操的“唯才是举”等同于打击士族。然而实际上,曹操身边的有名的谋士基本都是大名士。再说曹操,曹操是什么身份,好歹人家有个相国曹参的名头,出身也不差,虽然比袁绍差。
再来看看所谓的皇族向士族妥协论。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是向士族妥协的结果,因此,魏国便灭亡了。妥协这词用的实在不好,我更倾向于是拉拢士族而不是妥协士族。
说的士族好像不依靠皇权,不做官就会更加有名气一样。
袁绍确实是世家大族,但是他家闻名也是靠了“四世三公”,也是要靠在朝廷里的官职而闻名的。
贾充出身名门,可贾充可是晋朝的开国功臣。
再到晋代。西晋有个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里面的都是著名文学家,例如陆机,石崇,潘安。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出身大家士族,有的虽说不是大户人家,到底也都还算是儒学世家,总之家境还没到穷到要像刘备一样“织席贩履”的地步。按照这种逻辑,这些名门世家们出身那么好,还要拼命地挤进朝廷做什么?待在他们的大庄园里摸鱼好了。
其实呢,简单点看,当时的社会,一般也就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可以读得起书,识得字,普通老百姓八成目不识丁,所以招募出身高贵的人和招募有才的人并不矛盾。
顺带一提就是魏晋玄学论。现在的很多人提到魏晋就是士族和玄学道教。其实魏晋的主流思想还是儒学,只不过把道家一部分思想融入了儒家里了,就和唐代主流思想还是儒学,只是融佛入儒了一样。道理很简单,因为儒家学说最适合封建社会的运行。现在社会有个新的词汇叫做佛系,但是我们主流的思想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想必不难理解。所以,少看看营销号,多读读史书以及历史文学。
第五就是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阴谋论。
自从易中天说了白帝城阴谋论后,关于白帝城托孤的阴谋论经常能在网上见到。说什么刘备其实在白帝城安排了刀斧手,若是诸葛亮不答应,他就派人杀了他。请问一个真心要造反的人,会因为皇帝说了这样的话就不造反吗?
按照易中天的观点,我国历史上只有改朝换代的,不可能出现这个例外,就算是例外也不知道刘备的观点是怎么来的。言之凿凿,看起来很有道理。
易中天难道没有读过战国时期燕王哙的故事?燕王哙就是禅让给臣子子之。
再说近的。孙策曾经在死前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孙策真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当时有儿子,可是他没有传给他儿子,而是给了他的弟弟。但是对弟弟他依然不是特别放心,因此才对张昭说了这样的话。所以孙策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的。而且这个故事易中天在《品三国》这个节目里也都说过。易中天再次前后打脸。
之后,易中天的又说是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意思这句话是让给了诸葛亮废立的权利。但是易中天没有说到前面那句话,刘备说诸葛亮的才华胜过曹丕十倍,当时的曹丕已经是皇帝了,所以刘备的意思就是让位于诸葛亮。
第六就是曹魏夺嫡之争。
大家通常认为曹操想立曹植为世子,易中天反驳说,就是因为曹操最喜欢曹植,所以才不可能立曹植为世子。因为古代立继承人有四个准备立嫡立长立又爱,说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
可是接下来易中天又说曹植好多次差点就被立为世子。这不就是前后矛盾吗?再次打脸。
看完那集,看到最后观众也不清楚曹植为什么会败给曹丕。还是看看《三国演义》,里面讲得清楚点。
第七就是关羽之死诸葛亮和刘备要负责任。
自从易中天发表了这个观点后,网上出了许多阴谋论,说诸葛亮故意害死了关羽,荆州不去救他。诸葛亮为了害死关羽,丢一个荆州?这个问题,参考八国联军侵华。古代交通不方便,信息传播得慢。朝廷得知大沽炮台失守时,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易中天的观点就是说诸葛亮应该猜到孙权会对荆州动手脚,拜托拜托,诸葛亮神机妙算不错,可是诸葛亮又没有读心术。要是凡事都能猜到,蜀国早就北上中原一统天下了。
第八就是诸葛亮把持朝政论。
易中天表面上说诸葛亮很多好话,其实就是个蜀黑。易中天说诸葛亮不该集权,理由是刘禅并非弱智,诸葛亮不放权是不对的。他还拿《出师表》里面诸葛亮多次提出“先帝”告诫刘禅作为批判诸葛亮的依据。提先帝,这和我们现在的老师批评学生然后叫家长到学校一个性质,刘禅是皇帝,那么唯一能够制约他的也就是死去的父母的话了。刘禅是不是昏君的问题,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连司马昭也看不下去了。
第九就是曹操没有杀荀彧的论调。
易中天为了给曹操洗白,话都说的那么微妙。给了一个空食盒子,不代表要杀荀彧,也有可能是不说话的意思,荀彧不说话,还是有饭吃的。那看来是荀令君误解了曹操的意思。易中天到最后还说什么荀彧究竟是不是曹操杀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荀彧已经失去了理想。理想居然比自己的性命重要,真佩服易中天的三观。
第十就是曹操屠城论。
他的话的意思就是屠城也不一定是曹操的意思的,有可能是他属下的人干的。
众所周知,易中天是魏吹蜀黑,神奇的是,易中天如今被各种魏粉吐槽,可想而知,他的三国评论有多么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