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毕马威行为测试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它除了点明我展开行动前有很多犹豫这一我已知的缺点,还点出了我做决策太感性、信息处理容量太小这两个未知的缺点。
我确实很容易陷入磨蹭和拖延,比如今天早上我拖延了很久才下床洗澡,又拖延了很久到下午四点才吃了今天唯一一顿饭。。
我总是觉得生活很麻烦,很多事情都很麻烦——可能是知道自己做事慢吞吞,于是预设了这件事要折腾很久才能做完。
此外我喜欢碎片化的、容易的小事情,一旦让我感觉到这件事有点复杂(复杂到洗澡这种程度)完了,我就开始拖延。
碎片化也提示我:一定一定要开始养成阅读习惯了!不可再沉迷于奶头乐文化!
我觉得我需要经常用本子把多线程任务梳理清楚,安排好做事情的顺序,并不断告诉自己按这个一步一步走就很简单。
就像谭叔说的那样,每天写下三件最重要的事。
此外,我做大的决定都很感性,做决定太快。比如当谭叔告诉我风控,ESG…若干个还有前景的方向后,我非常简单直接地排除了好几个,把职业目标锁定在了风控和衍生品上,其实我应该找到对应领域的信息供应商(如相关人士的知识星球),再深入挖掘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有前景和上升空间、行业的逻辑是什么、主要做什么,而不能直接把谭叔的话当圣旨直接去做了。
在考研、读博这件事上,我也很草率。前期内耗了很久,在焦虑中做了很多工作,最后竟然因为“嫌麻烦”就直接留南开了。我并没有真正想明白自己要做,并没有真正依据事实和逻辑去做决定。但请不要灰心,这是可以训练的~
以下列出我需要用信息和逻辑来决策的事情:
1、ESG对于金融学生来说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刘老师观点“这是一个技术和政策的问题,跟金融没关系”,在业界是否成立?对于金融学生来说,除了能写ESG报告外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做?护城河有多深?需要补的知识有多少?
2、ESG是不是真的风口?在企业那边,ESG的岗位需求是什么样的?我能否匹配。
3、风控如何入行?模型岗和策略岗的进入路径分别是什么?量化风控需要掌握什么内容?银行风控、互联网金融风控和资管风控的工作内容有何区别?哪个选择天花板更高。
4、衍生品部门是不是风口,市场是否真的会大量需要它?监管动向如何?能力上是否能达到?
——回答以上问题的方法是实习问带教+看知识星球。
以下是我正在拖延的事情:
1、已经写好的一篇论文需要投稿。
2、D老师论文落实
3、L老师论文落实
4、每周一篇论文研读报告
5、投简历
6、读书: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