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该看过程,还是看结果?
怎样评价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得与失?
企业该怎样推进学习型建设?
小企业在学习大企业的管理系统时,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1管理过程比报表数据更重要
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赢利,但是又不完全是赢利。很多时候,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而盈利则是第二位的。
有时,企业遇到了意外状况,最终导致失败,只要做事的方法没有问题,下一次就可以卷土重来。要是方法错了,就只能碰对一次, 以后都不会有前进的可能了。
2老板既看重结果,也重视过程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板们在开会的时候不断强调接下来一年要达成的目标,还说为了这个目标,公司全体上下都要拼了命地努力,就算付出一切也要做到。
这时,你会认为,老板们的心里只有钱,为了利润,他们可以付出任何代价。但是等到总结工作的时候,老板们似乎又换了一面面孔,他们居然在谈过程了。
他们会说:“赚钱不是企业的全部,我们要赚钱,但是也要注重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发展。”
为什么老板们会有这种前后不的表现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老板们既重视利润,又重视过程;既重视绩效,又重视管理。
项目还没开始时,老板们担心员工会懈怠,所以会下达一个死命令,告诉大家要达到x x绩效。但这不代表他们不看重过程,他们很清楚过程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企业运转。赚取利润,就是授人以鱼;重视过程,则是授人以渔。那么,如何才能让老板们放心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取得结果和过程的双丰收。绩效指标完成了,说明公司的运转良好,可以继续支撑下去了;流程完善,则说明公司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3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得失
在经营企业时,整理报表是一件很有用的事情,它能把企业的各项数据准确地标示出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能知道企业的更多信息。
但是报表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反映某些事的数据,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标示出来。比如,企业管理的有效率是多少,一项决策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多大作用等等。
这些东西本身就很泛化,甚至是概念化的东西,很难用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按照传统的方法,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得失。
如果总结一下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得失,主要看三个方面。
第一,对之前制订的计划进行分析,看看计划是否合理,目标是否明确,排除计划可能会造成的不利因素。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计划是合理的,就应该能够做到。
第二,对已经形成的结果进行分析,看看结果和计划之间有多少偏差,计算一下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第三,通过对结果和计划之间的偏差的分析,评价一下管理的效果,给管理打个分。看看目前的结果,有多少是因为自己严格执行了计划产生的,有多少是意外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