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七岁那年,确实是个雨季。那年有悲伤,有抉择,有放弃,还有初恋。没错,就是那个很单纯的,很哀伤的初恋,带着心动的初恋。
说起初恋,那是我婚前唯一的一段感情。回首时发现,我当时竟然不敢去憧憬我们的未来,可能是因为年轻,也可能是因为现实。在我回归校园读书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明白,我们之间,不会再有以后。
曾经他对我说,他会看我奔跑,看我绽放。原来他早已看到了我们的结局,纵使雨过天晴,花开满园,而他,却早已退了场。
1 心动
那年中考,我弃考了。暑假赋闲在家。
那一天傍晚,我们相识了。高大帅气的Y,好友的表哥。
那晚我们在村头的空地中间点燃一小堆火,手拉手转圈圈,唱歌。在环视现场的不经意间,我和Y对视了——他正凝望着我,又慌乱地从凝望中抽离。那一瞬间,我的大脑有些空白,心脏好像被轻轻地戳了一下,血液循环加速。糟糕,好像是心动的感觉,第一次。
那晚我们聊着过往,看着月亮,忘了时间。
跳跃的火星,萌动的青春。
2 开始
接下来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包装精美的信。我已隐约的猜到,那是一封情书。有点羞涩,又有点迫不及待。他果然向我表白了,他说,他对我一见钟情。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在约定地址见了面,逛了街,他还送了挂件给我。我喜欢这种感觉,甜甜的。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初恋。
弃考那年的暑假快过去了,我对家里进行了妥协——复读。Y早就没有读书了,我怕,怕复读会让我们会天各一方。我们对望,凝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考验,是一个岔路口。他在消失了几天后回复我说,支持我去复读,还送我一支钢笔。
开学后的前一个月,他每天都在我骑车上学的路上等我,同样骑着车送我到学校。放学在校门口等我,送我到村口后返回。
冬天上学的时候天才蒙蒙亮,太多漆黑和寒冷,他就在他住宿的楼上等我路过。他准确地计算着时间,我经过他楼下时他将房间内的灯打开,示意他在。放学仍旧在校门口汇合。我们骑得很慢,边骑边聊,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总感觉路程太短。
3 尾声
那是在一个下雪天,他依旧在门口等我,没有骑车。地上错乱的脚印说明他已经在此徘徊了一会儿了,我有所预感的迟疑了一下。
他缓缓地从怀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盯着我,停留了片刻又递给了我:“我们的路不同,注定没有结果,这些信,还给你吧!”
我懵了。虽然预料中迟早都会有这一天,可是心还是很痛,仿佛被扎着。我接住盒子,盯着盒盖上飘落的雪花。看雪花越积越多,希望此刻失聪,屏蔽他即将说出的分别。
“那支钢笔……能送给我吗?” 半晌,我才挤出一句话。
他盯着我,良久。
“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我给你的信随便怎么处置吧,不用还我”。
说完,他倒退着走了几步后猛地转身离去了。我来不及多看一眼,那道清瘦的身影便已经消失在暮色中。
盒子最上面的一封,是他写给我的分手信,他说他不想成为我的羁绊。最下面是我写给他的信,仍按原来的痕迹折好,边角工整,但明显已读过多次。
我推着车,一步一步走得深沉。脸湿湿的,不知是雪遇脸化成了水,还是泪融化了雪。
即将,我们是路人。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是他曾经跟我提到的一句诗,愿景被他自己摧毁了。即便他不摧毁,我们之间迟早也会被现实摧毁。他是明智的,也是理智的。
4 后来
后来,我考到了高中,又上了大学,逐渐被外面的世界填满,至于他,再也没有联系过。
我仍记得那场发生在雪夜的离别,凄凉又唯美,因为,那是初恋留给我的。
曾经有人问及前任,我就只有遥远的初恋,远得已不知谁是谁。现在即使见了面,恐怕再也不能将彼此认出。我会经常回忆雪落下的声音,倾听那未来得及长情的告白。
至今,我仍钟爱钢笔,却再也找寻不到当年的同款,宛如再也感受不到当年的那种青涩而单纯的怦然心动。我也仍相信一见钟情,可惜,也不再有机会。
再有心动,就是在简书,源于文字。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在故事中,为彼此而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