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最近热搜热议,今天只是说说供销社里面的这个社字。其他各种信息相信大家上网都能看到,就不讨论了。
供销社的全称是“农村供销合作社”,所以这个社字其实是合作社三个字的简称。既然是合作,自然就是多人参与了,毕竟只是一个人的时候,合作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社字为什么和合作有关系,这由来已经非常久远,后面会讲到。
也许听过罗大佑的童年这首歌曲的朋友,还记得歌词里面有这么一句,“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福利社是什么东西呢?
我以前听歌不怎么考究歌词,还以为是罗大佑是在儿童福利院里面的,后来偶然在网上刷到个内容说福利社原来是小卖部。这让我挺惊讶的。到网上一查,原来福利社的全称是“师生员工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台湾一种隶属于学校的小商店。
原来福利社也是一种合作社的概念。
其实,除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也有合作社的概念。香港的合作社是基于称为《合作社条例》的法规来申请创立和运作的,申请资格要求至少有10名社员。它的源起是在上世纪的50年代了,主要是在渔业和农业领域比较多。
合作社的概念,原来影响这么宽广。那真的应该认真捋一下社字了,这就需要回到很久以前的古代了。
社稷,这个词应该是大家都熟知的了。社是和土地有关的,稷是和谷物也就是粮食有关的。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土地和粮食,是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重中之重,这两个神,是古代帝王重要的祭拜神明。所以社稷,后来也引申为国家的意思。
既然社是指土地的神,为什么后来会衍生出合作社这个词里的意思呢?这个的源起其实也已经是很古老了。原来,在周朝的时候,以“二十五家为一社”,这个在周礼里有记载。这样,社就从上面的土地神的概念,多出了一个基层的合作单位的意思了。
至于为什么当时,会把二十五家组成的一个基层结构称为社,而不是用别的字词呢?我暂时没有查到这方面的资料,但不妨做一下猜测。周礼里面是这样讲的:“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显然,当时的社是围绕着农业和种植的活动而建立的,这符合当时农业社会的特点。很有可能,这二十五家为一社,是因为他们也会在同一个祭拜土地神的祠庙里祭拜土地神,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把这个社会基层结构称之为“社”了。当然,这只是我粗浅的猜测。
不管怎么样,社字从土地神引申出来,慢慢演化成了使用非常广泛的字。除了供销社、福利社,还有报社、杂志社、大学里各种社团等等,都是一群人在一起合作某个事务的地方。社字,体现的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