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乡下网点的时候,第二年来了一个研究生,研究生还没正式毕业,所以是实习阶段。有一天我们青年员工聚餐,我们热情邀请他一起来,终于在我们吃了一半的时候他来了。
然后开始吃吃吃讲讲讲。他突然说,好讨厌那个每次四点钟就下班走人还总是板着一张脸的女的啊,看见她就不爽。我们一脸懵逼。然后其中和他一个网点的女生问他,你说的是长的胖胖的还是廋的。他皱着眉头说,廋的吧。突然空气一阵安静,因为他说的正是网点行长……
后来研究生走了,实习两个星期,理由是不喜欢银行的上班模式。
后来听说城区的一个研究生上了两个月的柜也走了。走的时候领导拖着不批,还威胁要登报公开,然后研究生被逼无奈拿出《劳动法》……
银行为何变成如今爹不亲娘不爱的?
先说银行内部员工。
一收入普遍不高
如今银行躺着赚钱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虽然高层领导收入依然可观,但广大基层员工收入大部分缩水,比如以前能年入8w,现在可能4万够呛。
二工作压力大
现在利率一直低迷,存款压力巨大。各种小指标层出不穷。某些银行营销岗和非营销岗没有明显区别,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再者,员工激励机制一纸空文,往往员工完成任务后奖励不能落实。网点行长权利太大,员工绩效部分由网点行长掌控。不仅基本待遇难以保障,行长动不动以未完成任务威胁扣员工绩效。
三业务量巨大的情况下休假困难。
年休假难以保证。没有劳逸结合,哪来饱满的激情工作。烦躁情绪严重。各种权益不能保证。而且往往是全天制上班,工作时常远远超过8小时,几乎12小时。基层员工的午饭问题难以解决,经常是随便在路边混一餐。说实话,现在外面的饮食各方面难以保证,长期如此肯定影响身体健康。
再说说外部原因
一负面影响多过
从很多措施可以看出,现在银行都急需也急于转型。可在转型过程中急于最求利益最大化,但是很多措施过于激进。比如一方面不允许保险人员进入厅堂,一方面又动不动搞什么保险pk赛。社会评价普遍不高,负面新闻多过。什么大爷十年前存钱3000如今变3块。这一类的新闻数不胜数。
二各种业务局限大
随着政策的不断改变,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传统银行业务都收到局限。支付宝、微信、网商银行等各种网上支付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太激烈。传统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努力创新,迟早会被淘汰。
说个大实话,银行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所以有差异的服务是必须的。未来如果人工智能当道,我们人类能实现的效益,其中一点就是更优质的服务。
综合以上,我觉得银行想要持续获得高额利润,在内光靠搞什么全员营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要分工明确,提高员工待遇,给予员工归属感,才能提高员工积极性;在外,努力创新,为什么现在科技公司都那么有钱,正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更新迅速。因为现在银行产品大同小异,才更应该做更好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到达各方面自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