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218:名落孙山——当代的竞争启示

“名落孙山”字面的意思名字排在孙山这个人的名字后面,今天多用于形容参加考试不合格未被录取,或选拔、比赛等被淘汰,没有取得名次。(孙山:历史人名)

这个成语出自南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典故大概的意思吴地人孙山是个风趣机智的才子。他去外地参加科举考试时,一位同乡托他带自己的儿子一同前往应试。结果同乡的儿子未能考中,而孙山的名字排在榜单的最后一位,于是孙山先回家乡。同乡问他儿子是否考中,孙山幽默地回答:“中举的名单最后一名是孙山,您儿子还在孙山后面呢。”言下之意,便是同乡之子未上榜。。

据相关史料记载,《过庭录》是南宋范公偁整理的笔记,主要记载北宋名臣范仲淹家族及其友人的言行轶事。“过庭”这个词出自《论语》“鲤趋而过庭”,意思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孙山的故事因生动地反映了科举时代的社会心态(科举时代人们对功名的执着)而被收录。这个故事也生动地展现了同乡急切追问结果,孙山以俏皮话化解尴尬,反衬出金榜题名对个人前途和家族声望的重要性。

典故中孙山的一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科举落第的无奈。自此,“名落孙山”便成为考试失利、竞争落选的代名词。然而在今天,这个成语已经远远不止是形容一次考试的成败,更是成为了我们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竞争图景。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名落孙山” 的场景每天都在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出现,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升学的场景( 为考取理想大学与专业历经寒窗洗礼,却可能面临失利以及考研失利、与理想学府失之交臂)跟求职场景(像千军万马一样的求职者在公务员考试或名企招聘中挤得头破血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某个有不错项目的创业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未能获得关键融资,或在项目投标中不敌对手,最终在行业排名中黯然滑落。

这个成语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核心在于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机制 —— 各类选拔本就以 “优中选优” 为原则。当然,一次竞争失利并不完全否定个人的能力与价值,或许只是在此次比拼中暂未胜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这个竞争视为一次历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正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早年不仅多次求职被拒,在创立阿里巴巴后寻求投资时,也曾遭遇不同程度的拒绝,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在低谷时,以各种自嘲语气来鼓励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最终成就了今天的阿里集团。

因此,“名落孙山” 对我们现代人的最大教育意义是它就像一面镜子 —— 既照见当下的成败,更映照未来的可能。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竞争中的暂时落后,绝非人生的最终定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像孙山那样,保有 “滑稽才子” 的豁达与韧性;在认清现实后,仍有勇气在 “孙山之外” 的广阔天地中,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最终书写出不同于 “榜单定义”、却有着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