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早年的志向我们都知道,是要成为一个圣贤,王阳明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圣贤梦,那么,王阳明只有了这个痣,当然是不行的,他当然会要去像大部分的儒家知识分子一样要去入仕,那么,王阳明在入仕的过程当中又会遇到怎样的磨难呢?他又为何会困呢?
在王阳明28岁的时候,王阳明就举进士了,当时考的还是全国的第十名,算得上是很厉害的了,他也当上了一个闲职,就在那一年,王阳明逐渐的领悟到了道与佛两家之非,他也在金钟见到了之前认识的人,它们现在都以才名,而在京师这里驰骋,学古诗文,但是杨明却遇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他认为这些古诗文是一些无用的虚文,而他不能将它有限的精神浪费在这些无用的驱蚊之上,这些诗文在杨明的眼中是无法实现王阳明的圣贤之治的,这也就是王阳明认为这些诗文是无用的虚文的根本原因,而在文学方面,这些诗文也是有很大的价值的,并且也有像杜甫那样志军尧舜上再这风俗传的志向,但是其实根本上与王阳明的志向还是有差距的,他们想的仅仅只是治理好国家平天下,而王阳明确实立志于成为圣贤,中间还是有差距的。
于是王阳明也就到了阳明洞当中,在这里开始学习一些道家的法术,后来好像学成了一些先知之术,一次,王阳明的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还没有走到阳明洞中,王阳明就让他身边的仆从去几公里外去迎接他们,并且将他们的来历都说的十分的清楚,而他的朋友们都以为王阳明得到了,而这个得到肯定就是得到了道家的道,但是王阳明会如何认为呢?王阳明想要得到的是儒家的道啊,所以王阳明也说这并不是得道,这只是一些小把戏罢了。这个时候,王阳明先生就悟出来了一个道理,因为王阳明这个时候有着离世远去的想法,但是他发现他的母亲以及他的父亲,他是永远放不下的,于是王阳明悟到了,爱亲是我们的本性,而此念呢,是生于我们的孩童时期的,如果此念可去的话,那就是断灭种性了,而他后来到了钱塘湖西边,去那里养病,她走到了一个服饰旁边,而有一个禅僧做官三年,不说话也不看他,但是王阳明却说,你这个和尚终日眼睁睁的看什么口巴巴的说什么?常人当然看到了这个禅僧在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做,王阳明却看到了这个和尚的心,在说心在看,而这其实就是一个道家的方法,也就是棒喝,而这个和尚就是困于为何会不得不去思念母亲?王亚敏告诉她这是我们的本性,这个和尚也就醒悟了,第二天便走了,而王阳明也是用儒家的方式来点醒这个和尚。
在王阳明34岁的时候,他这个时候就开始收弟子了,他的学者溺于辞章的朗读与背诵,而王阳明便倡言说人必须先要立成为圣人之志,而这也正是王阳明的志向,他也要求他的弟子要立志,而当时其他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科举之志,虽然也是一种外推的方式,但是根本上是已经走偏的了,不能是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科举,而且与王阳明提倡的上学是根本上有差异的。
当然,王阳明如果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圣贤的话,当然要去外推,那么去外推的话,就要与当时的朝政以及当时的环境结合,当时是唐朝换了一个皇帝,而当时宦官刘瑾其实是掌握了大权的,他当时就把很多的人都免确的职位,并且在北京仙逝,该杀的杀,该贬值的贬值,该流放的流放,很快到了南京,这里也同样变成了京城那样,原本有很多人都要站出来,要反抗刘瑾的,但是无一例外都落到了如此下场,于是当时的读书人都忍气吞声了,都想的是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王阳明这个时候,他可以说是作为最后一批或者说最后一个站出来,为他们发声的人,于是,王阳明也直言不讳去上间了他写的文章,已经是将他可以想到的全部都写了下来,并且也试图让皇帝回心转意,但是事实上并没有他得到的结果,和那些人是一样的,他被下狱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试想一下,王阳明既然已经看到了,那么多人都是这个下场,王阳明自己的心里肯定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而他也肯定知道他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后的结果是什么?那只有一个路,那就是死路,那么,王阳明为什么还会义无反顾的去选择这样的一条路呢?其实我认为在根本上是有他的那颗想要成为圣贤的那颗心是在支撑着他的,这颗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这也是王阳明的精神的支柱,他不会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以及也不会抱有任何的抱怨与埋怨,王阳明是坚定的,是坚定的,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对于宦官,刘瑾有怨恨,对环境也是没有怨恨的,因为这是王阳明已经抉择好的,而且其实我认为就是一种舍生取义就是一种意志当为,就像父子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那样一种精神,而且正是王阳明的选择。
但是在选择过后,王阳明也就被贬到了农场,其实就是一个环境十分的恶劣并且荒无人烟的地方,相当于就是抓紧了大牢,而这个时候,王阳明他虽然感觉不到怨恨,但是他会感到困,因为王阳明明明明是在追求自己的圣贤梦,他也在去外推,但是为什么最后会沦落成这样的一个结果?而这也就是王阳明真正的困之所在,但是有了困之后,接下来如果只是到此为止的话,那么他的人生也就是止于困了,但是王阳明并不是他会不断的去体悟他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它可以与之前的先贤们去对话,而这也才有了王阳明的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龙场悟道。
其实困在我们生活中都很常见,最低层次的是本能意义上的困,是没有睡醒,上课很犯困,但是在很多学校,有很多学生都因此而发愁,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次,还有情感层次的困是困于我们的情感该如何发泄,以及我们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而这便是人之常情,但是我认为我们每天在经历的其实是理性上的,我们可能会困于道数学题,也可能困于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但是永远也不能止步于困,我们需要该尝试如何去解决它,这也是我们可以做的最好的选择,而像王阳明这些人,他们的困是在德性层次的,是在他们的志向上的,如果我们你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的话,我们还得去不断的去内修,不断的去提高我们的德性,然后我们才会有那样的一种困,其实我也认为困是人类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也是人类一件十分独特的事情,因为那些小动物们最多只能困于如何去生存,就是仅仅的停留在本能层次上,所以每天都在思考当中度过吧,可以解决更高层次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