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
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应对不同风险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发扬和践行斗争精神,对于打赢防汛救灾“主动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斗争意志,明晰灾害治理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反映了中华儿女集结在一起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极为严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国情。进入新时代,我国处于大有可为、乘风破浪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暗礁潜流相互激荡的风险挑战。风险叠加路径扩大化、风险联动趋势鲜明化,使得致灾因素更加复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我们要永葆斗争意识,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灾害警觉,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牢牢掌握灾害治理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斗争自信,从灾害斗争的伟大历史汲取思想伟力。中国共产党的防灾减灾救灾成就史,是一部伟大的灾害斗争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灾害斗争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灾害防治体系趋向完善,灾害管理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进入新时代,灾害治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灾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今后,要从灾害斗争的伟大历史中借鉴经验、哺育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筑牢信仰、掌握方法,守好人民生命安全底线,夯实灾害斗争的底气和战略定力。
锤炼斗争才干,增强灾害治理的真本领和硬本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灾害治理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我们需要着力提升灾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强化灾害治理的社会舆论宣传动员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意识与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在政府主导性作用基础上,强化社会力量的沟通动员、热情释放、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灵活性与补充性作用,拓宽新时代灾害治理的有效途径,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力量。
防汛救灾一线是检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成效和担当作为的战场,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优良传统,向险而进,无私奉献,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将汇聚起战胜防汛救灾的磅礴力量,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