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讲好一个故事

直接跳过为什么需要有讲故事的能力这个部分。有兴趣的去看《人类简史》。

下面将结合今天上的微课,以及这几年苦逼看的论文说说故事这个一直我挺感兴趣的话题。怎么讲故事的技术部分来源于曲玮玮的微课,原理部分源自于JPSP,JESP上各位大神的揉拧以及导师的逼迫。具体参考文献就不想列了。随便写写。

理论篇: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听包含着诸多废话的故事而不精巧的逻辑结构?要知道单纯从信息的获取效率上来讲,听故事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式。那些我们认为干巴巴的逻辑化产物才是真干货。比如……被我们痛又爱着的文献们……

其中一种我比较喜欢(你看我用的是喜欢,而不是认同)的解释是从情绪这个角度出发的。在进化的过程中情绪(感受)逐渐越来越深的和我们的认知(思考)搅和在一起。它影响着我们的注意偏向,加工深度……以下省略一万字。反正作为一种我们平常很难意识到的心理功能,它广泛的影响着我们。而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关注情绪信息已经是我们的本能。当然我们可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给我们的这个本能罗列出一系列的好与坏……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过程从来,并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反正我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了)是和情绪无法分割的。

而故事和干巴巴理论的分野也正是在是否有足够的情绪信息上。

所以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流水账)只有两件件事情要做:1足够的情绪信息,2用逻辑让这些情绪信息能够被理解。

技巧篇:

1.解构理论:

单单说有情绪信息,这个太干了。讲道理这里是要有个例子的。然而我太困了,一点都不想写……

其实LS就是一个汪某人是个任性的懒人的情绪版。

2.逻辑:

作为讲述者,你要清晰自己讲述的目的。抓住这个就好。其他的自己去看逻辑学吧……

3.模板:

欲望——行为——困难——结果。传说中的英雄叙事体。我靠,终于明白那些好莱坞大片在我看来总觉得剧情是一个套路的原因了。其实当看完这个套路之后,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替代性正强化。大家可以百度行为主义。

4.细节:

少用抽象的形容词,而用具体的有画面感的行为。前面都说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最近这些年才进化出来的,我们在非洲大草原上追逐羚羊们的祖先不擅长的事情,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诶?我真的说过?应该是在省略的一万字里提到的吧……

5.比喻拟人夸张同感@初中语文老师

6.幽默

反转:用前半段话诱发你对结果A的期望,后半段话给出合理结果B。例如:我以为我们能够一起走到最后,结果你走了两步选择了打的。

谐音:春晚小品系列

口头禅:比如我经常会一脸神秘+便秘的说出“诶~这很有趣”

我暂时找不到这些幽默现象直接的联系,欢迎研究幽默的同学出来解释下幽默的本质……

7.一些练习

7.1随便列举5个名词,串出一个故事。用不同的目的,讲出不同版本的故事。

7.2看路人,猜测两个人的关系。他们随后会发生什么。

7.3当自己的记者,采访自己。问自己生命中出现强烈情绪的时刻。@EFT治疗师。我随便@的别打我。

7.4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了解自己+为难自己:找个人本(貌似EFT被归到人本里了)或者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师聊聊吧……

7.5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找一堆道德两难问题为难下自己,测量下自己的价值观。其实貌似我们有一个叫做价值观量表的东西。只是我个人觉得那个量表有点……过时……而且不太准。有兴趣的也可以去测测。

7.6学习拓展:

专业书籍推荐:《故事》《救猫咪》《你的剧本逊毙了》《编剧:步步为营》《编剧的艺术》

普通人:《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哈弗非虚构写作课》《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扶桑》《小姨多鹤》《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李碧华《霸王别姬》《青蛇》

电影:逃离特黑兰,阳光小美女,断背山,疯狂动物园,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子弹飞,无人区。

注:怎么看……

1看故事下的情怀。(不思考,直接体验)

2看技巧。看作者如何做的。如何铺陈人物,如何编排细节,安排冲突,语言,怎么让人物讨喜,怎么让人物讨厌。

顺便记录一下怎么在社交场合选择话题的tips:不要太过私人化的话题。比如工作。一定有话可说,有共同话题点,没有威胁性的话题。看的书,电影,运动。热点事件。走火入魔的心理咨询师经常会忘记这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