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是长大

      高考和自主招生结束后,我从北京回到久别的成都。坐在久别的书桌前,心里却是乱糟糟的一片,房间里面几大箱全是沉甸甸的笔记资料和试卷。

      九号那天离开的太匆忙,关于三年的记忆都被遗留在教室的抽屉里和桌脚下。我费尽七八月的力气,想要把五六月过了保质期的时日,寸步挪回我的思绪。

      高考倒计时一天天缩短的日子里,每一秒都是掐准的,从寝室到教室的秒数,从一张试卷到另一本资料的时间,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的距离,从一个九月到一个六月的步点,错过的只能日后再补回来,遗失的却来不及悲叹了。

      听过太多泪水汗水书写的故事,也听过太多嬉笑打闹酿成的事故。我也曾以为高考真的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一朝功败垂成,他日无憾封甲。可如果高考就是这样一指定乾坤,那该是多么简单多么苍白。

      说我特立独行可能也是应该。高一尚未分科,一年的理化生课堂上,我读了近两百本杂书。那时对我来说高考是遥遥无期的事,能够真实触摸到的只有物理必修一里包着的那本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王小波写过《黄金时代》,他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高二分科后渐渐受锤的我怀念高一的黄金时代,却不知道高一的黄金时代已经为高三标上了伏脉千里的注脚。

      高一读的杂书多与抗战有关。读《抗日战争的细节》,仿佛王铭章就在我眼前杀身成仁;读《国史大纲》,能体悟到钱穆所谓“对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的用心良苦所在;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透过陈寅恪学术研究方向的转变,看见民族危亡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气节。我在理综试卷的草稿纸上认真默写下那一句“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那段时间,我一直感觉自己不是生于二零零一年,而是生于一九二九年,抗战那年十八岁,刚好成年,然后参军、拿枪、上前线……

   

  可在高一以前,我是把金庸古龙存在银行吃他们的利息长大的。五年级第一次翻开《射雕英雄传》,惊呼读书竟有此等乐趣;初一接触《七种武器》,知道了在金庸鹰飞的大漠、桃花开满的岛屿之外,还有古龙明月的边城、美人一笑的阁楼。一读武侠深似海,从此江湖作梦乡。

      所以后来当我读到余程万"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时,是能读出一种侠义精神的。从温瑞安“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到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武侠观念是否与“人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有着半点契合?

      傅雷在《致朱介凡》一信中说:“读书犹如行路,多行一日,即多行若干里,即多见若干事物。”若从金庸武侠编年史中范蠡寻到牧羊女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算起,我当是从公元前四八三年上路出发,这一路走来,走了好长好长时间。



      所以如果要牵强附会地讲情怀,这大概就是我的情怀。每每读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样的诗句,我是会有感动的。

      但情怀应当是有尺度的。我常常看到或者听到诸如“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的表达,难道就必须要有这样的一种力量吗?现代人总爱寻求“被感动”,或许只是用力过猛的情怀泛滥。

      有度的情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倘若我真的有一点情怀的话,那我会说,是这一点情怀支撑着我在高三题海茫茫中艰难跋涉。

      或许是刷题过度带来的副作用,高三一年,我在青原惟信禅师“见山是山”与“见山不是山”的境界中来回挣扎。答题思考要么多想一点,要么少想一点。同一道题,今天与明天选的答案却不一样。班主任讲解历史题常常爱说“恰如其分”,当时我们总笑称这是一门玄学。后来我才明白,人生好多事呀,好就好在这个刚刚好。

      我一向反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辞,这不过是一个伪命题。有的人事半功倍,有的人却事倍功半。耕耘有深有浅,收获却不一定尽如人意。高三有一段时间,我看不清努力的结果,究竟是会进步还是退步,或者原地踏步。挑灯的时候总是睡得特别晚,伴我入眠的有浅显的满足,更多的却是心酸。

      高三开始喜欢独处,一个人在操场上迎接朝阳初升,一个人在食堂二楼靠窗的位置吃饭、看着川流不息,这是学习之外最大的消遣了。

      以前很喜欢不知出处的一句话,讲的是孤独,“原本我只想着,孤独是人海如盲,一柄乌伞走夜雨,纵轻旅亦恐孤寒。如今忽觉,该是荒原落雪,暖盏无朋,听了一宿的残阙,虽千山吾独往矣。”

      后来读了刘瑜,又觉得孤独没有这般萧瑟冷寂,孤独自有向上生长的力量,是“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没有精力看杂书的高三爱上了看学校上空的天。看那片天是可以让人心生《自由在高处》中所谓“岁月不负天地、此生辽阔高远”的愿景。

      八号高考结束,坐在返回学校的大巴上,遥遥望见学校的建筑楼群,忽然觉得那里就是朔风劲吹、壮士远行的燕地北国,他便是响当当的关西大汉。这样的豪情底色抹去了几分离别的忧伤,九号作别也只是一句“且将怀想寄清风,明月依依送远客。”没有更多的低吟浅唱。

        高考出分的那天晚上,高中同学有人拿到成绩的消息在心中激起紧张和焦虑,家里亲戚围坐在客厅不断刷新手机上我的信息。结果出来,捷报口耳相传,我心底却空荡荡的平静。回想起高考场上英语科最后五分钟,我在草稿纸上写下:

“人大,我来了。”

“RUC,I am coming. ”

        那时不过是想抓住即将逝去的高中,为一个追了两年的梦,划上一个匆匆的句号。铃响停笔,走出考场,不能说完满,但也算无憾。

        句号以后,两年来一次次出现在我梦和远景里的中关村大街59号就要成为生活的日常。关于未来,那又是另一个长大的故事了。

        文章写在八月下旬,没有一气呵成,前前后后反复修改数次。也许写作和长大一样,是个几经曲折才终得饱满的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