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章节继续读,我接到了作者抛来的一个问题:为什么556你总是爱错人?
仔细一想,好像拿对错来形容爱情有点不太适宜。
记得有人说,小孩子的世界只有对错,成年人的世界只讲利弊。
哪里是这样呢?
感情里,故事总是形形色色,但是道理很类似。
无论是未经世事的未成年,还是饱尝爱情之苦的成年人,其实都没有正确与否,没有合不合适,只有爱与不爱。因为不管合不合适,该爱的人还是会发生爱情。
《见字如面》有一期节目读到郁达夫写给情人王映霞的情书。
郁达夫在已经和原配妻子结婚生子的情况下,却与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产生了爱情。他一心想早日摘取爱的果实,王映霞关注的却是要他早点离婚。看似不太合适的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突破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底线,也说服了内心那个自责的灵魂。
尽管故事的最后,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失败了,但是王映霞晚年回忆说: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爱情好像本身就没有什么对错好坏可说。
作者大将军郭以价值观与爱情观的视角,强调人们的自我认知对建立亲密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自我认知,只会遇到那个不太合适的人。
也有多少人的单身宣言,一直是“我在等那个合适的人出现”。
可现实是,你遇到了很多人,错过了很多人,即使你已经谈过很多次恋爱,可你始终没能够遇到一个“合适的人”。看到恩爱的情侣,你埋怨、嫉妒,为什么我就遇不到一个人,谈一场甜甜蜜蜜的恋爱?
不是上天不眷顾你,而是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本身就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什么样的才能够被称作“合适的人”?这个又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三毛和荷西很合适,你羡慕。
因为三毛在经历前几段失败的感情后,荷西像胶水一样渐渐粘起了她那颗破碎的心。他们结婚,然后去撒哈拉沙漠。她和荷西一点点的布置,把几间普通的水泥房,变成沙漠里最美的家。
拿棺材板做靠背,用花布缝沙发;从垃圾堆里捡回废轮胎,洗干净,放上垫子,朋友来了抢着座;她乐呵呵的给荷西做饭,哄他:粉丝是初春的雨,还没下下来就被冻住了,山民受了来卖钱换米酒喝,所以很珍贵哟。
他们一起去偷看沙漠女人洗澡,一起开车在沙漠驰骋领略沙漠风光,一起度过沙漠的生死逆劫。两人把一无所有的日子过得精彩绝伦,妙趣横生。
黄蓉与郭靖很合适,你也羡慕。
因为黄蓉,郭靖拒绝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华筝的婚约。
因为他们两个人有话聊,能吃饱,能玩到一起,各自的缺点也可以相互契合,更重要的是,一个呆子和一个小乞丐,谁也没有嫌弃过谁,两个人始终是平等而又能接受的。
这是发自内心的爱与欣赏啊。
看完你觉得合适的,再看那些不太合适的。
比如张爱玲与胡兰成,他们的缘分被叫做孽缘。
胡兰成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是一位声名狼藉的文化汉奸,而他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也使张爱玲的精神深受伤害,而遭怜惜张爱玲的人斥骂。
据说,胡兰成是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来武汉不久,他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
《色·戒: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中有个细节讲:
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像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
最后这段不合适的爱情之花慢慢也凋谢了。
再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
两个人是青梅竹马,并且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种“志同道合”的爱情。
两人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都有着“出世倾向”,对当时的政治经济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厌倦和反感,这很像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找一个能和你说上话的人有多重要。
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桌吃饭,一床睡觉”,耳鬓厮磨,但是,他们却没有越过道德和环境的底线,以及自身境界的束缚。
红楼,也因此,不过是梦一场。
这样看来,合适与不合适,好像都成就过一段爱情。
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了这句话:
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她。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这话直白但很有道理,也从一个侧面教会了人们如何对待情感。
相信,我们大家都懂了。
PS:明天我们继续拆《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的第二章,明天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