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英
写于2015-4-25 8:29
差不多十年没有回老家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让我有许多难以用言语能说得清的情愫。古人们一直流传下来一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我生在八零后的初期,也正是处在当时大锅饭后分田到户的初期,那时候很穷。我不知道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对穷是怎么理解和定义的。现在肯定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的生活吧;当然我生在八零后也算幸运的,也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只是听父辈和爷奶辈经常说起他们的过去——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还饿死过人。
相比较之下,生在八零后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不用饿肚子了;不幸的是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所以九零后、零零后,你们都不会懂的。
而我的家乡就在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小小的村落里,正和大别山相交的地方。那里得天独厚,浑然天成的自然条件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地儿女。还有我们县城蕲春县在全国是闻名的教授县和医药世家。《本草纲目》李时珍创始人的故乡蕲春。
再次踏上故土已时隔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为了脱货致富。也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供求,就业者的需求,许多的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开始了自己的奋斗生涯。
从十年前穿上婚纱,从女孩子到为人妻为人母到儿女平肩。想想似是转眼间,却经过了十载风雨。
从第一次告诉孩子我们老家在某某地方,到有一天孩子突然好奇的问起我和他爸,我们老家是个什么样子的?然后我们开始给孩子讲起我们小时候现实版的故事。
妈妈家的后面有一座小山,我们就叫它后背山。前面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百年白果树(书面称“银杏树”)树下是一条小溪。再往前面就是一条通往城镇的盘山公路。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常常在后背山上玩耍戏闹;在白果树下做游戏,在小溪里玩水、捉虾……。
“那妈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回老家?”
孩子的一席话让我沉思了许久,“等你们大些了就带你们回去!”
终于在2014年年末,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孩子们的心愿。何止是孩子们的心愿!自己也不知曾经多少次在梦里千回百转。只是觉得孩子小,有几年我的工作连年假都没有,大过年的还要上班。老公一年里最长的假期就是春节了。后来我就换工作了,和老公差不多的假期。
十年前和十年后,老家的变化不算是很大。只是当年的青砖瓦房不见了很多,竖起许多的楼房;马路变得平整了,由当年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给人感觉像是新农村。村庄原来的模样还在,山还是原来的山,高大挺拔的白果树依然远远的矗立在村头;清澈的小溪水依然清清流淌。
到家已是傍晚,父亲做好晚饭在村头张望,孩子们下车飞奔父亲的怀抱,我和老公远远的叫了声“爸,我们回来了”。诶,回来了,回来了,好好好,回来就好。走,吃饭!饭后围桌闲聊了会。坐了一天的车有些累了,父亲让我们早点休息。
侧身躺下父亲早就铺好的床,这一夜好好睡,感觉许久以来没有过的好睡眠。宁静的夜晚,安静的小山村,是城市从来没有过的清静与闲适。
清晨伴随公鸡的啼鸣和鸟儿的叽叫从梦中醒来,孩子们着急往上爬,我说你们这么早起来干嘛呀?妈妈我要到后面的山上去看看,我要到白果树下和小溪边去。其实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清清楚楚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从不曾改变,唯一改变的是现实。
看着孩子们起来,我也只好起床。走出家门,女儿指着后山就问:“妈妈这就是你说的后背山”。还没等我回答,两小鬼就直奔后山爬去。我也跟着爬去,站在后背山上,整个小村庄都尽收眼底。妈妈,山上真好玩,两个孩子打闹嘻戏着,还一边问起我小时候的事情。我指着山脚下前方的白果树和小溪,和村庄的角角落落。
二十多年前的自己不是也和这两个孩子般大小,和自己的伙伴们在山间田野间、在白果树下、在小溪边、在某个角落干着某些趣事,欢声笑语、哭哭啼啼、打打闹闹、嘻嘻哈哈走过儿时的每一寸土地,经过成长的每一段历程。
谈到故乡,我不会用华丽的词句和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语来轻描淡写。真的是很难形容我的心境。小时候在作文里,写我的家乡、我的故乡…等作文时硬是想破了脑筋也写不出几个字。现在依然是写不出。但是心境绝对不一样。有人说“无声胜有声”或者看似“无形确有形”,而我认为这其中的形、声就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体会以及对生活的感觉和感知。当某一天你突然心血来潮;当某一天你深悟其中;当某一天你心生冲动;当某一天你心情悸动,才想起好久没有回故乡了,是否和我一样有着情丝万缕。--- 2015年4月24日晚(张利英)
浏览36次
赞 评论 转发
梦醒时分 年花和丽娟、太阳花等5人觉得很赞
张利英:
2015-5-6 13:29
@太阳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