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1.上学读书和在家里做作业没有乐趣。乐趣使脑里释出“内啡肽”
要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必须创造、增大或转移学习里孩子在乎的价值,使孩子感到乐趣和开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习里加入:神秘、新奇、节奏快、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比赛、证明有能力、可以帮助人、可以得到肯定等10种最容易用到的价值。
2.传统上的“多读几遍”的读书方法,只用到我们3个内感官之中的内听觉,而内听觉是三者之中学习能力最弱的一种。内视觉学得最多最快;内感觉学得效果最深,记得最牢。
鼓励孩子多思考、幻想,多把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多自制故事、多创作(文章、艺术、劳作),都会对孩子3个内感官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运用有帮助。
3.读书学习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清晰,因此引不起兴趣。
如果孩子体验到每天上学与同学一起的乐趣,学习到新的知识得到家长的肯定,有机会运用学到的东西做出成就,得到嘉许因而有成功的感觉,孩子便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4.大部分孩子头脑里的读书学习经验总是负面的居多,这是因为过去成绩不好受责骂,做到的得不到肯定而做得不足则一定受批评、较少得到鼓励等等
除了多给孩子肯定鼓励和支持外,还需要帮助孩子改变内心对读书学习的感受,例如每次读书做作业前都使孩子先进入一个正面积极的状态之中,上学及考试前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景象,在脑子里有在学校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赞赏、考试得到良好成绩等录像或照片,把孩子所学的与考试及成功建立起联系。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
比如,需要记得的词句,可以引导孩子创造出特别的联想。联想是提高效率的记忆方法,用联想的方式把10件东西串连而创作出一个故事,孩子便会把那10件东西记得很准确,很长时间都不会忘。并且经常回忆,以训练和加强提忆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上学读书?家长对于这件事的信念和价值观若不清晰,便无法培养出孩子上学读书的兴趣,更无法取得好成绩。
信念是“事情应该怎样”的想法,是事情的“道理”、“逻辑”。
人生里任何一件事,不论做或不做,都是由这个人的价值观来做评定。而做每一件事所涉及的价值很多,有轻重之分,而且需要一一排位,分出高低次序。如果价值的排位不清晰,在一件事上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相等,这个人便会犹豫不决。另外,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往往各有一套不同的价值排位,有些人知道应该做,而总是提不起劲头去做,便是这个原因。
更直接有效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引导孩子注意到每天都接触到、都可以得到的价值。因此, 家长还可以花些时间与孩子讨论以下的事情,使孩子更明白上学读书的重要。
所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那些知识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里会有怎样的用途;
把学到的东西与孩子有兴趣的玩耍、游戏或者爱好拉上关系。
借题让孩子发挥学到的知识,例如向他请教给孩子任务,让孩子运用学到的东西,例如要他代你写信给亲友,任务完成好了有酬劳;
关心孩子读书的苦乐,与他分享,给他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