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荣格思想的背景
弗洛伊德代表了来自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与引领,“斐乐蒙”是荣格直接进入无意识独自探险的导师,卫礼贤给荣格带来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智慧与支持,在这些经历之后,荣格已经是“完成的自己”,同时也形成了他的分析心理学体系。
一、荣格与弗洛伊德
(1)影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荣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尤其是《梦的解析》:“对于年轻的精神病医生来说,此书是使人顿开茅塞的启迪之源”,“重读该书的时候才发现它与我自己的想法殊途同归”。
(2)分歧:“殊途同归”指的是弗洛伊德关于“压抑机制”理论,不过弗洛伊德认为压抑的内容主要是性欲及其挫折,而荣格则认为在性欲之外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内容,比如社会适应、生活压力等,这就是他们一开始就有分歧的方面。
第一次会面的时候,荣格与弗洛伊德便有所分歧主要表现在对“灵性”和“性欲”问题的看法上,只要显现出灵性,弗洛伊德就怀疑并拐弯抹角的认为这是受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文化只是受压抑的性欲的病态的结果,而荣格不认同。
(3)“分手”:荣格出版了其《里比多的转化和象征》,凸显了彼此已经产生的裂痕,该著作的出版宣告了荣格与弗洛伊德关系的结束,同时也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奠基。最终两人继续通信了一段时间作为相互的“分析”,最后他们割舍了彼此的个人联系,各自发展期专业的建树。
二、荣格与“斐乐蒙”
荣格从无意识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意向:“斐乐蒙”,他称其为内在“导师”。
梦中的“斐乐蒙”及其意向使荣格恍然顿悟:在心灵中存在的种种事物,他们不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而是自然产生并拥有独立自主的生命,这也是荣格“心理的真实性”思想源起。“从心理学上说斐乐蒙所代表的是更高级的洞察力,对我来说他是个神秘的形象,但是他对我显得真实、像个有生命的人”。
“斐乐蒙”无疑象征着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荣格逐渐看清了无意识世界的内容,标志着他逐渐走出黑暗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对于曼荼罗的绘制与领悟。对于荣格来说,他的曼荼罗也就是深层自我的表现与反映,这种表现反映所带给荣格的就是其对于自信化道路的领悟。
荣格所面对的无意识,以及面对与接触无意识过程中的体验,就成为其日后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荣格深切的体会到,把各种情感体验变成意向,便包含着重要的治愈效果!
三、荣格与卫礼贤
卫礼贤在荣格生活中的出现不但给荣格带来了东方的智慧,带来了《易经》的意义,带来了道家内丹的理论,而且见证了荣格面对无意识的经验,荣格获得了莫大的支持。《金花的秘密》是两人合著,在此过程中完善了他的积极想象技术,尤其是将道家“自然”“无为”的意义付诸这种心理分析的技术之中。《金花的秘密》见证了荣格通过曼荼罗对于自性的探索与感受,同时也在象征的意义上,促成了荣格对于炼金术的融会贯通。
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
就荣格心理学思想的形成而言,卫礼贤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弗洛伊德或其他任何人。荣格将自己称为卫礼贤的学生,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的学生,通过卫礼贤荣格接触并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