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
说起桥,最具自豪感的莫过于咱中国人了,中国桥梁界为世界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数量最多、跨度最大、跨海最长等新老大桥的世界第一硕果。
不过今天我要说的是清《綦江县志》和民国《四川綦江县续志》均有记载的“磨滩桥”。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綦走一行12人公交(601)6:00通惠二级站始发,6:50于新盛场公交站起徒,去探究磨滩桥的前世今生。
夏日的清晨,凉风拂面、瓦蓝的天空飘来朵朵白云,清新爽朗。徒友下车后经卫生院一路前行约40来分钟,误打误撞来到了上周日“枯年一遇武举人”活动,探究的杨鹏飞武举人墓前幸存的石桅杆顶部石狮子的地方(绿豆湾苟姓人家坝砍下),因上周目测石狮子的大小有出入,秉承綦走人严谨认真的好品性,专门绕道用卷尺测量其狮身长宽高为50、37、55公分,底座40、30、10公分,由此更能想像石桅杆有多雄壮的规模了。
测量完后,綦走一行边走边议,回味着上周行程的疏忽及今天的补正。
不知不觉的来到上周黄葛树(实际是高洞岩)瀑布上游的正自河滨大道,褐红色干净的步道,两边绿树成荫,瓦蓝的天空变得更加湛蓝,天空漂浮的白云似七仙漂浮不定。
约8:00,来到新盛街道石桥村侧耳岩处,抬眼望去,三ten瀑布,分段连帘而下,中断似沸水翻腾顺壁入潭,下段如断了线的珍珠一泻而下,溅起阵阵涟漪。
上段由10多个桥墩口喷出,如九龙吐水,气势磅礴。走进瀑潭乱石,没膝的脚丫踩在清凉的水里,水花四溅,夏日的炎日瞬间消失。友友们兴奋得各种欢呼,变换不同姿势摆拍或随拍,处处皆景,张张如画。
侧耳岩壁有一不足10平米的庙宇,供有观音、土地等菩萨,还有只能辨析有道光九年(1829年)、咸丰六年(1856)字样的两壁被风化的题刻。
9:10分,友友们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走出瀑谷,刺眼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与瀑潭的阴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友友们加紧脚步,约一刻钟的阳光浴来到今天的重要节点---磨滩桥。
远看石桥,长约30来米,由右向左有加高的两个平面,两边均有护栏。
桥墩由多个长方体条石蹲矗,有些古老,石墩之间有明显的白水泥勾缝痕迹。桥下随水冲刷出来的竹竿、竹枝散乱的摆放在桥底石滩上,如一条条竹筏小船。
走进桥滩,那被河水冲刷得青滑滑的整石滩,让你顿悟磨滩桥命名的来历,原来此桥是在这个石滩上就地取材凿石而建。有12个桥墩、11个桥孔,@搬螃蟹 @一休 @独钓寒江 三男徒友合力现场测量,桥孔间距2.0、2.13、2.15...最多3.0米,桥墩进深2.36米,厚64公分,高2米有4墩,为右岸低起步斜上行,平行桥面长约8.6米,3.14米高桥墩4个和地基稍高桥墩约低的4个,升高平面长约22米。
据活动预告,“磨滩桥在思里,城东北三十里,通巴县大路。明万历间(1573-1620年)邑庠生李凤募建,国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圮。光绪元年(1875年),贡生张先达复募建”。
由此可见,思里、城东北30里,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綦江区新盛街道石桥村杜家坝。
此桥首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最短已有400多年,看是古老,已有许多修补痕迹,但基础夯实、身板强健,俨然一副久经风霜仍傲然挺拔的样子。
张先达綦江新盛人,是一位“勇挑重担的好儿子、行善不止的好乡绅、战乱不惊的好勇士、德高望重的好邻居、教子有方的好父亲”的五好男人。其儿子张济辉(张华庭)两任务川知县,是那个年代赫赫有名的人物,另一儿子张济烜(张熙庭),与其侄儿张济南、张济贞,于光绪20年(1894年)同榜举人,并联署“公车上书”,成就一段佳话。@搬螃蟹2021年第346次綦走活动——探访张华庭故居,《綦江三兄弟:冒杀头风险“公车上书”的国家贡献》文中有详细说明。
首建桥的邑庠生李凤何许人也?据@搬螃蟹现场讲解,李凤在当时虽然只是秀才,但应该是个很有学问的人,《綦江县志》的第一稿出自李凤之手,但没有印刷发行。
后来的罗星在李凤等前人的基础上,才成就了綦江历史上第一部付梓印刷的县志。
只是李凤当年可能对做官不感兴趣,或是运气不好,怀才不遇,所以未留下多少功名记载。
李凤墓在正自蚕茧站附近,当地李姓人家有族谱记载是其祖宗。永城李姓人家的宗谱也记载,他们的某代人也有一个叫李凤的,并且讲了多个理由,其方园几公里的白云观都留下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民国期间曾来此地祭祖认宗,奇怪的是两家宗谱对不上号,并不是一脉相传的。
到底李凤是永城李姓祖宗,还是新盛李姓祖宗?有得探究。
如果李凤真是永城李姓先祖,但他为何要远来新盛修桥,造福他乡,而不就近造福永城乡民呢?自古有”行善始于身边、止于所见”,感觉解释不通。
徒友@幸运儿 却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李凤当时可能看中了正自他墓地的那块风水宝地,为与当地村民搞好关系,而出资修桥行善讨得好名声。当然这只是揣测。
据当地人讲,磨滩桥在1973年左右又被冲垮,由当地村民出资出力又重建过的。
这样看来,此桥历经400多年,三垮三修,三代接力,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
明万历年间李凤所修建的一代桥,应该是在原石滩低水位处凿出深约60公分、长3-4米、宽2-3.1米的最少六个凹槽,作为出水口,并在凹槽顶端铺上条木作为桥面方便当地人出行。
二代桥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垮塌后、光绪元年(1875年)张先达募资修建,在原石河滩基础上,再就地取材,凿成条石墩矗砌升高到2.2米,再凿几个方形削口,磡条木入削口铺成桥面(现场尚存削口、条目)。
三代桥,就是乡民所说的1973年左右再次冲垮后,乡民再一次加高约90公分,桥墩升高到3.1米,铺设水泥预制板作为桥面。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
此桥古朴苍老与古老在册的赵州桥,矫健雄伟的长江大桥,或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桥相比,名不见经传,甚至于无足挂齿。但却承载着綦江有志男儿的心血与担当,见证这一代百姓的世代变迁、喜怒哀乐,牵挂綦走人执着、一探究竟的期待。
10:30左右綦走一行在桥下合影后,顺河边上行到石桥村公路边一便民商店,等正自-綦江的601公交打道回府。
一路上,一只可爱的小狗,从早上6:50新盛场就一直撵随。黑毛油光,高脚高爪,下腹、脚趾和尾巴尖上有少许白色,矫健可爱。
徒友们亲切的称它“小黑”。耍水时友友们都兴奋地小心趟石涌入瀑谷,它有些怕水,过来不到,心慌得旺旺直叫,爱心人士@独钓寒江返回抱入怀中,它乖乖地和我们一起登上“綦心扬帆七周年小船”,合影、欢呼。
都说狗狗最通人性的,当我们一行走过瀑布上面的跳蹬时,@独钓寒江 @一休的背包还放在河的对面。只见那小黑汪汪大叫,提醒他俩带包,@独钓寒江 带走背包并一同带它过河,它却又返回汪汪大叫,原来@一休的包还在那面,待@一休拿走包后,它才安静地又随@独钓寒江过得河沟随队同行,好有灵性的小狗狗。
同行@微风轻轻 @碧云天 @睿哥等友友也是喜爱至极,一路逗趣一路看护。
徒行结束,@独钓寒江 在公交站商店找来编织袋,车即到时顺从地钻进编织袋,由 “临时主人”抱着搭公交车带回新盛场时,车上它兴奋地叫了两声,差点被驾驶员拒绝,一阵安慰,它乖乖地不再吱声,经我们一行一通解释,好心的驾驶员也不再勉强,缄口不言以示默许。
约10多分钟的公交车程,小黑又回到了它原本熟悉的地盘,下车后走了几米,见我们没跟上,又倒回来看我们,直到公交离去。谢谢@独钓寒江,谢谢601公交驾驶员。
就这样,又一个有意义的周末綦走,在一个不速之客的全程陪同下完美收官。
感谢@搬螃蟹的策划领引与解说,感谢@独钓寒江 @微风轻轻 @碧云天 @幽兰 @笑看云卷云舒 @幸运儿及其他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录像,感谢@我很杏胡@天籁费心视频制作与上传,感谢众徒友不辞酷暑的参与才成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綦走。
2023年8月1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