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你必然是孤独的,所以笔者在打脸?当然不是,没这爱好。其实只是角度不同,但这两个角度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成长。
为什么说你不可能是孤独的?
首先,最明显的,我们确实是有人陪伴的,同时也是需要人陪伴的。亲情、友情、爱情带来的温暖,早已大大驱散了孤独。
其次,阳光底下无新事。你的想法、经历,总有类似的存在。虽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但基本的相似却很现实。同时,虽说完全的理解并不可能,但你有话想说,别人仍可以理解,这也是情商存在的合理性。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就多次提到:相信我 ,你并不孤独 ——大家都是这样的 。
而且,我们以为的“我”,很可能不仅仅是我,还有其他人:
《自控力》提到:事实证明 ,当我们想到我们喜爱 、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 ,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 ,而不会把他们视为 “别人 ” 。在脑部扫描仪中就能发现这一点 。如果你观察一个成年人先想到自己 ,再想到他的母亲 ,他想到自己和母亲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几乎一样 。这说明 ,我们认为的 “自己 ”也包括我们关心的人 。
所以,与你亲近的人如何,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成长。
最后,要注意,关键点来了!
这一点,举一个例子就能明白。学生时代,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要开始学习了,或者学到一半,就想着放松会,比如玩玩手机、看看小说、看部电影。但因为学习很重要,于是脑子里就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说学习重要,一个小人说快去歇歇。
没错,这两个小人就是我们并非孤独的关键。不论你是儿孙满堂还是孑然一身,你的脑子里永远有这样的两个小人。
说这话有依据吗?当然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用你的大脑控制你的大脑,而不是你被你的大脑控制。
《自控力》中提到:有些神经学家甚至认为 ,我们只有一个大脑 ,但我们有两个想法 。或者说 ,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 。一个自我任意妄为 、及时行乐 ,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 、深谋远虑 。
怎么样,有意思吧?想想你玩过山车的时候,虽然知道不大可能出意外,但总感到害怕,对吧?古人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比如慎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猝然临之而不惊等等。
所以,人永远戴着这传承了千万年的镣铐在跳舞,我们本身就是关键镣铐之一。
那么,这对于成长有何帮助?料想你也猜到了,就是要戴着镣铐的同时,跳一出优美的舞蹈。换句话说,要了解自己的本能,并引导自己的本能,最终实现:翻身做主人。
只需稍加思考,就能想到这种能力对于成长的巨大帮助。比如,你终于能比较好地管住自己的嘴,于是肥胖不再;你终于能比较好地锻炼身体,于是变得更加健康;你终于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人际关系得以改善;你终于能比较自如地读书学习,于是智慧得以比较明显地增加……
但是,不要过分地控制自己。就像你不能为了学习而放弃吃饭喝水。《哈佛幸福课》说得好:permission to be human。没错,我们都是人,虽说戴着一身镣铐,但还得对其悉心照料。同时,自身带来的本能并不总是限制,比如幸福感的多少,与本能也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更好的方式是:不要战胜自己,而要接受自己;可以克制自己,最好引导自己。具体参见下文:请不要妄想战胜自己
所以,一方面我们必然是孤独的,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能是孤独的,多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