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一个情感经济的时代,情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形成网络,创造品牌、财富、乃至一切。
时下互联网营销风暴席卷着全球经济,无论是在繁华的大街还是热闹的小巷走一走,都能感受到实体店的举步维艰,而传统电商和微商却依然风景这边独好。在我们公司楼下的小巷里,经常看到一些店铺打出一些“别出心裁”(痛不欲生)的促销广告:狗日的马云,逼得我们走投无路,跳楼价流血甩卖,粉碎性骨折,最后三天。看到这样的场景虽然会觉得很好笑,但这恰恰折射出传统实体经营的困顿和不堪。这是实体经济的困局,也是营销模式的挑战。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发现很多下面的例子:
1、粉丝容易受所喜欢的明星引导,不排斥或更乐意接受明星推荐的品牌和产品。
2、小区便利店要做长期生意就得搞好邻里关系。
3、闺蜜、好友推荐的产品一般都会毫不犹豫地产生购买。
打情感牌,在营销套路里已是商家们的惯用伎俩,我就曾无意中在情感营销的套路里当了一把意见领袖。
小米手机的情感营销套路
2013年,我在YY就职(后来改名欢聚时代),雷军(小米公司CEO)是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和最大股东,时任YY董事长,这导致小米公司在创办之初,就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小米手机诞生之初,就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Slogen,可是如果一款手机的消费群体仅仅只是定位发烧友,那它的消费群体注定只是小众化的,销量也自然会很低,但为什么小米偏要喊出这样的口号呢? 在后来的采访中,雷军也解释了这样定位的初衷,小米的目标是利用发烧友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介绍身边的人来购买。
小米手机一代发布的时候,因为超高的硬件配置,和超低的定价——1999元,(同样配置的三星,HTC售价都在4000左右),而当时智能手机的普及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很多消费者对手机配置,功能,参数还不了解,包括我身边的很多亲戚,朋友,同学,都经常向我征求购买建议。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米手机一代开售的时候,异常火爆,因其只在网上开售,每次限量10万台几乎都是一抢而空,小米公司甚至还因此遭受了饥饿营销的质疑,还有各路网络水军的谩骂攻击。当时,对于一个初创品牌,处在舆论风暴的漩涡之中,命悬一剑。这也让那些原来打算选择购买小米手机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但当我身边的人,向我咨询哪种手机好的时候,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给出两个选择:苹果和小米;当他们问我小米手机到底好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后来很多朋友调侃我说,你就是个廉价的托儿,我当场就毫不留情的反驳:胡说八道,廉价也是有价钱的好吗?我TM分文未取。而通过我的推荐和建议下购买小米1代手机的人至少有50人以上,而我就充当(冒充)了小米公司定位的所谓的发烧友(意见领袖),小米公司知道得到了发烧友的认同(情感共鸣),就等于得到了发烧友整个圈子里的人,这是小米手机最初营销的逻辑,也是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情感营销套路。
微商是情感营销的产物
说到互联网情感营销,一定绕不过微商的话题,微商是情感营销里最典经的案例,微商起源于微信朋友圈,而微信最原始的社交形态就是基于熟人的社交模型。这几年我们亲眼目睹了关于微商的造富神话,说到微商几乎都快演变成了高富帅,白富美,屌丝逆袭......的代名字。(当然大部分都是炒作,做过微商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任何行业都摆脱不了金字塔定律,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但也不可否认微商创造了无数的造富神话,它自带“病毒“式传播的基因——朋友圈转发,不断发展代理下线,指数级轰炸,不断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试探信任边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销售网络生态体系,实现一呼百应,快速掘金。
以微商为例,不难总结出情感营销的套路:
一:个人情感品牌(影响力),让别人加入你的圈;
二:打出情感招牌,让别人喜欢你;
三:用情沟通,不要使劲推销你的商品,学会声东击西,先产生情感共鸣;
四:分享客户与你的互动;
五:关心你的粉丝,给她(他)的朋友圈点赞或评论;
六:感恩与给予,不管别人买了没买都要表达谢意;
七:装,打造专家形象,人呐都是视觉动物;
最后我想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你一定在朋友圈见过大咖合影,颁奖台领奖,豪车,高级酒店会所,阳光沙滩海鸥比基尼......我想起《董小姐》里的一句歌词——董小姐,你也是个复杂的动物。
网络的本质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情感营销的本质就是运用情感的连接产生商机。
最后,我非常佩服滴滴的一个广告,把情感营销用到了极致——顺路是最好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