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絢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说:蛮夷之地即便有君王,还不如中原华夏诸国没有君王呢。”
这句话有些匪夷所思,穿越到当时社会中,浮现情景就会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春秋时期把中原之外的地方称之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也就是不在周朝范围的地方统称为没有文化的地方,可见当时周朝礼制的成熟和重视。也就是说即便那些地方有头头带领,顶多也能算团伙,而华夏即便暂时没有君王也是团队。换到今日说,一个有制度和严格执行的企业,即便没有老大在,经营也是井然有序;如果没有制度的企业,即便老大再能干也是漏洞百出。通过这样的比喻来说明礼制的重要性。
“季孙氏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一下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难道说泰山神不如林放知礼吗?”
“泰山封禪”,是华夏文明礼制特有的一种最高祭祀礼仪,唯有对国家有特别贡献的君王才有资格在泰山封禪。可是季孙氏一个诸侯居然去泰山封禪,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真是一个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而此时冉有所为鲁国大夫为什么不能劝阻一下呢?冉有坚决说不能,于是孔子就有了这样的叹息,说你冉有读再多的书也还不如林放这样的普通百姓呢?古时候泰山在百姓心目中就是天,是华夏文明的信仰中心,一旦突破那就意味着社会的混乱。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和别人相争的事情了,有也在射击这种文明的比赛了,比之前相互作揖承让,结束后一起饮酒喝彩,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重礼是全方位的,这里说到即便比赛也要文比,不做武斗。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不就是通过有规则的比赛方式来获得高下吗,如果国与国之间非要通过武力来决高下,那么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清楚的结果。礼制之要,在比赛中能更好的体现,无论输赢,享受过程,一起欢乐。
“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说到:'巧笑弄倩影,顾盼美目情,素装以为絢'说的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画在白绢上。子夏再问:那么礼是不是也是后来才有呢?孔子答道:给我以启发的是商朝之礼,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聊聊《诗经》的奥妙了。”
《诗经》汇集早期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场景,通过生活之美来探讨礼制的起源,也就是告诉大家,一旦有了社会这样一个范畴,礼制之起源于大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情景的留驻。礼为人用,礼源于白素,礼起源时是纯粹的,朴素的,自然的,一定程度后就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制度的制定也是如此,出发点一定是纯粹的,是大家共识,这样的制度才是我们需要一起探讨的。
问礼至深,渐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