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826字,阅读约需2分钟。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先生说:“良知在人心中,无论做什么,都会在心里不会消失,就像盗贼明知道做贼不对,要是叫他贼,他也会觉得不好意思。”
于中说:“良知只是被俗物遮住了,是不会消失的,像乌云挡住了太阳,太阳并没有真的消失。”
先生说:“于中的见识果然比别人强。”
由此可见,一代大儒王阳明深信“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生而有良知。
如果某人做了错事,甚至犯了法,也是乌云暂时遮住太阳的结果。当乌云散去,阳光依然灿烂,大地一片光辉。
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对每个孩子抱有信心,无论他多么懒散,多么顽劣,多么地令家长和老师头疼。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即便无法让他从善如流,脱胎换骨,也要用热心耐心与专业智慧阻止他向恶的深渊滑得慢一些。
我们应该像高尔基的《海燕》中描写的那样,“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我们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
王阳明还说:“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天地万物的生命力,就和花草一样,哪里有善与恶的分明呢?你要赏花时,就觉得花是善的,草是恶的。等要用草的时候,就又认为草是善的了。这样的善恶,都是由你心里的喜好引起,所以是错的。
那么,我们对于眼中的每个孩子,相信无论是花还是草,都可以点缀大地,装饰春天;都可以快乐生长,摇曳生姿。
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